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大隋第三世 > 第718章:恢復祖宗之法

第718章:恢復祖宗之法 (第1/2頁)

洛陽變化很大,自從被大隋收復,定為帝都以後,地位較之大業時期高出無數倍,畢竟以前執行的兩都制,而現在,它是獨一無二的第一都市,遠非陪都大興、鄴城、涿郡、太原、江都所能及。因洛陽天下獨尊緣故,大量富戶紛紛遷來,說是一日三變亦不為過。

如今隨著絲綢之路走向更遠方,精美琉璃製品、絲綢、瓷器、紙張、茶葉、美酒深受胡商青睞,從中嗅到商機的波斯人,為了獲取更多利潤,不少人組成商隊爭相前來,而他們帶來的波斯地毯也大受歡迎。

不過民以食為天,農業始終是大隋王朝的重中之重,為了保證大災之年也不餓死人,從事農業的人員始終佔據多數,但因為商業的興起,想賺快錢的人大有所在,也就是說,楊侗為了保證糧食不減,必須保證農民收益,否則的話,百姓都不種田了,田地最後又會落到少數人的手中,當這些人掌握了糧食資源,就等於把住朝廷的命脈了。

這天早朝,商部、司農寺、太府寺聯合上奏,稱是各地夏糧豐收,導致糧價大跌,建議朝廷給出解決方案。

“歷朝歷代為調節糧價,儲糧備荒以供應官需民食而設定常平倉,每到糧價低的時候,朝廷適當提高糧價進行大量收購,不僅使朝廷倉儲充滿了糧食,而且邊郡地方也倉廩充盈。到了糧價瘋漲的時候,降低價格出售。既避免了‘穀賤傷農’,又防止‘谷貴傷民’,對平抑糧食市場和安定民心起到積極作用。”楊侗望著皇座下的眾多臣子,皺眉道:“在本朝,朕還專業設定供銷社來平抑糧食、食鹽等等生活必須品的價格,這麼多年以來,也做得很好,供銷社今年為何不收?”

“聖上,不是供銷社不收。”商部尚書凌敬出列道:“供銷社以利民為主,谷賤時加時價二成錢高買,貴時減正常價格一成出售,幾乎一直在虧本,這也是常平倉在歷朝歷代時斷時續的原因。”

“意思是說,供銷社想收糧,可手中沒錢是吧?”楊侗明白了。

“正是如此。”凌敬答道。

“朕倒是到了一個辦法,就是給各個供銷社買賣本錢。”楊侗說道。

“聖上此舉,確實是一個極妙的解決之道。”戶部尚書楊師道出列道:“但是各郡縣的人口不一,要是朝廷統一配給本錢,不僅令錢幣大量出庫,還會出現大郡縣不夠用、小郡縣發黴現象。”

“聖上,微臣建議恢復郡縣等級制,按照郡縣大小,給各個供銷社配給本錢,這樣就不會存在楊尚書所慮問題了。”魏徵說道。

楊侗聞言,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之色。

當初大隋對治下郡縣有嚴格的等級劃分,郡這個行政單位的標準是‘凡五萬戶以上者為上郡,三萬戶以上者為中郡,不及三萬戶者為下郡’;縣則是‘五千戶以上為上縣,三千戶以上為中縣,一千戶以上為下縣’,不同等級郡縣官員官階不同、配給佐官不同、俸祿也不同。

可是楊侗當初入主冀州時,政治眼光遠不如現在,他為了激勵官員,取消了科學合理的郡縣等級制,除了佐官配比不同這一項不變以外,郡守和縣令等名稱相當的官員的官階和俸祿完全一樣。

直到後來,楊侗才發現管‘五萬戶’的郡守忙得要命、管‘三萬戶以下’郡守閒得蛋疼,可是兩人拿的俸祿一樣、享受一樣待遇,這對前者而方,無疑是不公平的,現在還好,若是持續下去,肯定出現忙者厭政、閒者懶政等等一系列惡劣事件。這也讓楊侗對自己取消郡縣等級制是何其愚蠢、何其的短視。

不過楊侗向來不是那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更不會拿大隋吏治為一文不值的‘面子’買單,眼見大家都提到這裡,便問道:“諸位卿家,魏尚書之議如何?”

作為百官之首,楊恭仁早已意識到‘郡縣平等制’對勤勤勤懇懇的官吏不公,但是恢復‘郡縣等級制’,涉及到中下郡縣官員的切身利益,貿然改制,恐怕會造成地方動盪,所以他想到天下統一再提,不過魏徵如今既已提到,而楊侗也有這個心思,更關鍵是他也擔心小病拖成重病,再一想到楊侗對於天下的掌控力,便出列道:“聖上,朝廷的各級職位就那麼多,若是繼續執行‘平等制’,哪有那麼郡守之位可供縣令晉升?當一個個縣令自感晉升無望時,難免會懶政、不作為,想著混吃死等過上一輩子,最終受害的還是地方百姓,朝廷的名聲也被這些人一一敗壞乾淨。而郡縣等級制則不同,可以產生更多的競爭層次,下郡郡守為了晉升中郡郡守、下縣縣令為了晉升為中縣縣令,必然勤政愛民。”

“聖上,左僕射所言極是。我大隋王朝如若古之秦朝,是一個大改制王朝,我大隋王朝所創各項制度對以後影響深遠,絕對不弱於秦始皇開創的度同制、改幣制、書同文、行同倫、車同軌、郡縣制……為保證大隋王朝能名有序延續,不能對不合理制度視而不見,應及時更改,務求盡善盡美。”韋雲起也站了出來。

“臣弟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楊侑、杜如晦、孔穎達、劉政會、姜行本等人也一一表示贊同,‘郡縣等級制’、‘郡縣平等制’優劣已然顯現了出來,大家做不到視而不見,更何況,楊侗也不是那種聽不進良言的皇帝,所以大家都敢大膽的說出利弊。

“不可,萬萬不可。”學部侍郎徐曠出列道:“‘郡縣平等制’乃是聖上所創,豈能朝令夕改?若是改制,置聖上威信於何地。”

徐曠,字文遠,博覽五經,尤其精於《春秋左傳》,學問淵博,為人正直持重,終成一代師表。竇威、楊玄感、李密、王世充等風雲人物都是他的學生。

大業年間,徐曠官任國學博士、國子祭酒。後天下大亂,洛陽鬧饑荒,徐曠到城外覓食,被李密部下抓獲,李密請徐曠面南而坐,對他施以弟子之禮。但是徐曠卻一直讓李密投降隋朝,讓他從良。鬧得李密煩不勝煩,表示破了宇文化及和王世充再投降,結果王伯當把洛口城給丟了,徐曠被王世充給擒住了。

徐曠作為當代經學大師,王世充不敢怠慢,但徐曠始終以楊倓的隋官自居,高興的時候罵王世充小人,不高興的時候罵王世充是竊國之賊,終於把王世充惹毛了,不過也沒殺他,而是斷了徐曠的供給,企圖讓徐曠投降,可是徐曠差點兒被餓死都不鬆口,在國子監授課之餘,自己外出撿柴,以作家用。

後來收復洛陽的時候,楊侗聽到這名飽讀詩書,卻錚錚鐵骨的儒士之名,便請他幹了老本行。徐曠和風趣的劉炫不同,他比較迂腐;然而胡風盛行天下幾百年,社會風氣極為開放,所以這時代儒生的迂腐,也只是相對魏徵、孔穎達、楊師道這類殺胚而已,就拿徐曠來說,雖然他嘴巴硬,但不表示他無理取鬧,只要你說服了他,他絕無二話。

只不過,徐曠現在維護的是楊侗的名聲,其他人不好出聲,只能由楊侗親自出馬了,他搖頭道:“徐侍郎,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祖宗之法豈能傳萬世而皆準?再強盛的帝國也不能墨守成規、裹足不前,而是應該保持謙虛謹慎之心、與時俱進,才能永遠傲立寰宇之巔,國如此,君王亦然。咱們總不能明知是錯,還要以錯誤的方式、將錯就錯的治國吧?”

“可聖上之名?”

“個人之名,與大隋萬千百姓的切身利益相比,又算得了什麼?”楊侗看著的徐曠,笑著說道:“自古以來,百善孝為先,朕恢復文武二帝執行的‘郡縣等級制’,也算是恢復祖宗之法,這是盡孝。”

最新小說: 水滸外傳之西門大官人 異世之死亡大領主 男兒無淚之一念之差 為兄(重生) 何人亂我道心 說你私生子命賤,你帶七個老婆造反? 最終穿越 幽魂共鳴 遮天之東皇太一 超神學院之陰陽雙子 火影之死神之鐮 HP法蘭絨療法 hp逃離之歌 開局就和初戀領證 不養豬,就去死 前妻殉情,剛重生我就撕了離婚證 北宋小丫鬟 太子妃娘娘每天都想假死 嫁給男主的舅舅 小京官之女養家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