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朝廷大舉南遷,楊侗興建的鄴城成為了陪都之一,商業雖不如以往興盛,但它人口高達百萬,所以受到影響的僅只是奢侈品行業,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影響並不大,相反,隨著朝廷官員和軍隊的大舉離開,物價比以前低了很多,這遠比什麼帝都之民來得實在。
和鄴城東市比鄰而居的天禪寺酒坊生意火爆,在三樓一間雅室內,十幾名年輕士子剛剛參與科考,聚在一起喝酒。
“真不知李淵是怎麼想的,明知道自己不是大隋的對手,卻還在抵抗到底,大家說,此人是不是太傻了?”一名士子笑著說道。
“張兄,這是你境界不足,人生短短數十年,誰不想當一當皇帝,享受享受號令天下的滋味?不然的話,宇文化及也不會在明知滅亡的情況下,還要殺了傀儡建立許朝了。更何況李淵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享盡榮華富貴,你讓他卸下皇帝之位,到洛陽當個生死不能做主的階下囚,他能幹麼?要是我有機會,我也當一當皇帝,三宮六院時刻相伴,豈不是快哉?”
眾人大笑,一人道:“周兄,乾脆你明天就把天香樓包下來,讓裡面的女人都來伺候你,不但有三宮六院,還有七十二妃!就看你這小身板能不能撐得住。”
“去!去!去!那些殘花敗柳豈能和宮中美人相比?”
這時,一名黑臉年輕輕輕咳嗽一聲,眾人頓時都安靜了下來,一起扭頭向他望去。
此人正是前去洛陽送信的馬周,楊侗欣賞他的才華,讓他當自己的錄事,可這傢伙心高氣傲,不想走後門,決定透過科舉考試入朝為官。楊侗也知道這類妖孽都有自己的骨氣,就像當初的杜如晦,明知楊侗在找他,結果不也是考中了狀元麼?
馬周說道:“雖說我大隋王朝言論自由,但有些玩笑最好不要拿來開,更不要拿皇家來說,這是最起碼的為人之道、為民之道。”
這些年,透過楊侗的策劃、征戰,為大隋王朝開拓出了威震四塞的聲望,為大隋文明的發展指出了一條光明大道。這讓與他同生一個時代的有志之士,個個身懷歷史責任感,為自己、為偉大的大隋王朝而驕傲。
可以說,楊侗的存在,讓大隋揚威天下,短短几年的時間內,大隋已經成為凌駕任何一個國家和勢力的存在,同時出自他手中的造紙術、印刷術、圖書館、大隋四學、義務教育等等舉措,讓廣大寒士得到無窮無盡的好處,而他血腥鎮壓世家門閥、均分田地、攤丁入畝等制度,更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生活保障,如果不是楊侗,他們哪有資格在這裡高談闊論?
雖說楊侗沒有搞個人崇拜,但聖武帝威武、睿智、博大、偉岸的光輝形象,卻深深篆刻在每一個寒士的心中。
楊侗雖然沒有在民間宣揚天下百姓要忠誠自己,但透過實實在在的行動所得到的效果,其實是一樣的。
這些士子出言無仗,就算朝廷沒有計較,但如果讓其他人聽進去了,恐怕出門之後就被難民、災民、流民聚合成百萬大城的鄴城百姓打死,所以馬周為他們好,這才出聲提醒。
“是我錯了!”
方才玩笑那幾個士子,臉露慚愧之色,站了起來,肅然的對著南方一禮到地。
“諸位仁兄,我得到一個訊息,除了二月份的科舉,秋天還有一場加設的‘恩科’。”
不待眾人發出歡呼,馬周又說道:“據說秋天的恩科,會對五十歲以下的文人解禁,到時候,會多出幾倍、十幾倍的人報名參與,這些比我們年長的文人比我們多讀幾年、幾十年的書,閱歷、眼界和見識更非青年文人所能及,所以青年文人壓力極重,一百個席位當中能夠奪到五席,就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眾人都沉默了,在同輩之中,他們都沒有多大勝算,又怎麼和老一輩競爭?
張姓學子問道:“聖上為免有人為了考而讀書,最終到死那一天也未考中,卻把一個家庭生生毀滅,所以才有年齡限制。可這恩科卻不設禁制,卻是為何?難道聖上就不擔心有人說他出爾反爾、朝令夕改嗎?”
“所謂‘恩科’,就是臨時加設的科考,正常的科考照常執行,對於青年文人來說,反而平白多了一次機會,所以並不存在出爾反爾、朝令夕改之說。”
“按照學部規定,科舉是三年一考,可實際上是一年一考,而今年更是一年三考,這又為何?還請馬兄解惑。”
“這個很好理解!”馬周飲盡杯中酒,笑著說道:“我大隋十大軍團,皆為百戰雄師;而杜伏威的第十一軍戰力稍弱,卻也是經歷一次次戰爭洗禮所存活下來的精悍之士,得到朝廷戰馬、裝備、錢糧的支援以後,更因為沒有了後顧之憂,杜伏威可以放心大膽的去打,說第十一軍戰力倍增戰力倍增亦不為過,林林總總加起來,我大隋少說五六十萬能征善戰的強兵,謀臣戰將更是多不勝數,但是聖上卻宣佈擴軍五十萬,這是為何?”
“我認為聖上是準備發動天下歸屬之戰,估計一直要打到統一為止,這樣一來,就有很多郡縣需要官吏上任,可是聖上又不願意任命世家子弟,所以今年開科三次,目的是為即將收復的郡縣準備官吏,只要考中,當個縣級主官、佐官職務肯定是沒問題的。”
馬週一番話說得眾人都大為心動,誰不想當治理一方的縣官啊?當皇帝是玩笑話,可在山高皇帝遠的地方當縣官,跟土皇帝又何區別?
這時,一名士子問道:“馬兄覺得聖上先打李密、還是李淵?”
“聖上在域外征戰時,用兵極為大膽,可是轉到國內,卻相當穩健,他要打誰真不好說;不過我大隋經過擴軍之後,擁兵百萬。同時向李淵、李密、林士弘開戰也有可能。”馬周沉吟一下,接著又說道:“大軍供養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所以百萬大軍的編制持不可久。早一天結束戰爭,朝廷就能早一天裁撤臨時擴充之軍,財政也就少一天壓力。我想,這應該是一場速戰速決的戰爭,這也符合聖上‘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的用兵風格。”
一名士子笑著說道:“也就是說,聖上急須大量候補官員入朝培訓,我們還是很有希望的。”
“說得沒錯。就算這次不中,我們今年還有兩次機會,聚會過後,小弟決定回到清華學宮閉門攻讀。”
“一旦天下統一、各級職位額滿,聖上肯定不會開考三次。”馬周笑著說道:“以後的科舉一定是三年一考、年齡限制也會如期執行、錄用條件也比現在高,恩科也不會再有。所以這一兩年是我等希望最大的兩年,如果這樣都考不中,日後難如登天,一旦過了年限,就只能回家種田了。”
眾人深表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