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果然是變幻莫測的,黃昏時分李世民還以為果斷撤退以免步上次的後塵,能夠儲存有生之力,不曾想他又錯了。上一次是不退而陷入重圍,這一次果斷的退,誰想到隋軍的攻城太犀利了,不到兩個時辰,寄予重望的王君愕就敗了,全城士兵因為撤退和敵軍的大舉入城而亂作一團。
城門已經洞開,如果他們大潰逃,也逃不過隋軍騎兵,到了這一步,不戰是不行了,雙方必然要決出一個勝負。
朱陽關是純粹的關隘,和平時期還有一些軍戶,戰亂之後,這片土地是吃人魔王朱粲的地盤,百姓要麼被牛粲的兵吃了,要麼逃走。現在沒有百姓,雙方打起來都沒有絲毫顧慮。
李世民將精銳之軍一分為三,侯君集和劉弘基迎戰左右兩路隋軍,而他則親自指揮赤甲軍迎向薛萬均的陷城營,他看到這支軍隊攻城之時極為兇悍,全軍上下也只有他的赤甲軍能夠與之對決。事態發展這個時候,排兵佈陣再如何玄妙已經沒用了,要的是以雷霆萬鈞的氣勢摧垮敵人!
狹路相逢勇者勝。
只要拖延一兩個時辰,那麼傷兵和文臣便可登上貨船,順淅水而下,至於後面的隋軍,他現在已經顧不上考慮了。
薛萬均從小就跟父親薛世雄作戰,經過大小數十場血戰,實戰經驗不比李世民少,已養出名將之風。他只略想一想便明白了李世民意圖,看到遠遠殺來的唐軍騎兵,他冷笑一聲,這五千騎兵氣勢磅礴,應該是口出狂言,欲與玄甲軍試比高的赤甲軍,既然來了,正好給自己奉上一份耀眼的軍功,下令陷城營嚴陣以待。
陌刀手以兩百人為一排,一共三十排,他們列隊整齊,陌刀在夜風中儼如一片鋒利森林,儘管他們靜靜地矗立著,但他們渾身蘊藏的殺機已經到引爆的臨界點。
隨著赤甲軍如黑色洪流衝來,隋軍鋒利的武器終於出現赤甲軍眼前,鋒利陌刀霍然揮出,柄端深插大地,刀尖密集匯攏。對準呼嘯衝來的赤甲軍。
赤甲軍已經疾衝至十幾步外,前面的騎兵望著眼前密集刀林,他們莫不大叫起來,連戰馬也跟著慘嘶悲鳴,他們已無法改變自己的悲慘命運。在戰場上衝鋒戰鬥是前赴後繼,一個士兵停下來,就會影響後面士兵的衝鋒,而對騎兵的要求更高,戰馬在狂奔之下,若是忽然拉韁繩停止,便被背後的友軍踏成肉泥,往前才是唯一的生路。
赤甲軍如強勁的海潮撞上的堅硬的海礁,但最後的結果卻是海濤被拍打成碎片,赤甲軍轟然撞上密集陌刀,瞬間血肉橫飛,肢體碎裂,血霧瀰漫。
空氣中揚起的灰塵土腥味也變成刺鼻血腥味,令人直欲嘔吐,隨著衝擊波散去,陌刀陣前出現一道由碎屍堆成的肉牆,寬約五丈,長有半里。馬屍人屍已經無法辨認。死亡的赤甲軍將士,一部分是被陌刀刺死,更多人是被後面同伴撞擊踐踏而死,
但是對於陌刀手而言,這是騎兵衝擊陌刀陣的必然結果。他們已經習以為常,孰視無睹,而騎兵雷霆萬鈞般地衝擊,最厲害的是第一波衝擊,只要頂住這一波,後面的衝擊力量就會大大減弱。儘管一波又一波的赤甲軍如狂濤駭浪般的衝擊,但陌刀手卻如海邊的礁石,任敵軍騎兵衝擊,他們卻巍然屹立。
在史勁的一聲喝令下,第二排陌刀手越過前排,陌刀劈砍而出,踏著敵軍屍體一步步向赤甲軍殺去,接著第三排又已交替而上,寬闊平整的街道正是陌刀手的天堂,他們迴圈交替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儼如銅牆鐵壁,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眼瞅著幾年心血打造成的赤甲軍毫無還手之力的任人宰割,李世民騎在馬上一陣眩暈,那陌刀陣猶如絞肉機一般不停收割赤甲軍的生命,他們不僅將眼前的敵人一刀一刀斬碎,更邁著堅實步調,一步一步向前,漸漸將赤甲軍陣型往後壓制,使得赤甲軍難以利用速度優勢給他們帶來衝撞的傷害
無奈,只能用手弩發射,密集的弩箭從正面射向陌刀軍,但他們的盔甲是用精鋼打造,只有床弩才能射透,一般的弓弩在三十步射程內,都拿它們無計可施,而且楊侗為了穩妥,每名陌刀手還佩戴一張面甲。箭如暴風疾雨,叮叮噹噹地射在重鎧上,卻沒有一人被射倒,陌刀軍依舊一步步走來。
直到此刻,臉色蒼白、渾身發冷的李世民才知道,大唐君臣對遭受毀滅性打擊東西突厥的嘲笑不屑,是何等的不公。
不是東西突厥戰力差,實在是隋軍太猛!這支將赤甲軍當菜切的魔鬼軍隊簡直就是騎兵的噩夢,赤甲軍平時苦練的什麼騎射、什麼連環穿鑿之術,在這支軍隊面前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你的弓箭、手弩射不死他,談什麼騎射?你連人家的第一排都邁不過去,還穿個屁的鑿。
也是這時候,李世民才知道隋軍除了天下無敵的鐵騎,犀利的武器裝備,還有這麼一個大殺器。
赤甲軍慘遭屠殺之時,左右兩側的戰局打得相當慘烈,兩支兵馬殺到一處,剎那間刀光劍影,血肉橫飛。
隨著戰鬥不斷的持續,隋軍的優勢體現出來了。
首先是兵員素質,隋軍士兵這些年打敗一個又一個強敵,驍勇善戰,軍改之後又是擇優成軍,十大軍團的將士可能是精銳中的精銳,戰鬥力及戰鬥意志自然不必多說。
而唐軍呢,面對梁師都、蕭銑這種軟柿子的時候,確實有一種有我無敵的戰鬥意志,哪怕和常年作戰的王世充的強軍也毫不發怵,可他們對著隋軍時,在先天之上就矮了一截,只因他們逢隋必輸,幷州戰役輸了、涼州戰役輸了、關中戰役輸了……襄城戰役輸了、弘農戰役輸了,連所有中小型戰役也沒贏過一回,面對隋軍就不自覺的心寒。
這幾萬唐軍雖然是精銳,但是相當於一直打勝仗的隋軍而言,唐軍大多數是新兵,因為之前的唐軍都被隋軍打得差不多精光,所以論勇猛程度、論單兵素質、論戰鬥意志,差隋軍得太多,如果在曠野打軍團戰,這種差距可以憑藉主將指揮能力來彌補,但打混戰、打亂戰,這種差距就會顯現出來。
之前的半個多月攻防戰,奴兵拼掉的不只是唐軍計程車氣、精力,還拼掉了三萬多人,所以現在哪怕不用奴兵,隋軍在人數上也佔了優勢,而且精力旺盛,更加兇猛。
隨著戰鬥持續至子時,誰都無法撤出戰場,誰先撤出戰場就意味慘敗收場,鏖戰了兩個多時辰後,戰爭就變成意志和體力的較量,隋軍連續半個多月的攻城所造成的影響,在這個關鍵時刻一下子便顯示出來了。
精力不濟的唐軍體力下降得很厲害,而體力下降的後果是死傷增大,相反,隋軍則越戰越勇,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掌握了戰爭上的主動。
而三路唐軍被一步步逼退,有一種向城中心靠攏的趨勢,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唐軍將會縮成一團,然後陷入隋軍的包圍圈內。
“殿下,隋軍太猛了,兄弟們快撐不住了。再這樣下去,我們的縱深會一步步縮小,連刀子都揮不起來。”
“是啊,殿下!屆時人擠人,只需一支十字箭招呼過來,就能殺死一大片。”
城中心,聚集了大量的唐軍,李世民的赤甲軍已經全完了,不過赤甲軍也沒有白白犧牲,至少讓李世民發現了陌刀手笨重不靈活的特點,指揮步卒將一根根備用的滾木推向陌刀手,儘管陌刀可以劈斷滾木,卻還是給陌刀手帶來極大麻煩,有效的阻止了陌刀軍擴大戰場。
面沉如水的李世民,對著一旁的鄭仁泰說道:“仁泰,你去幫右翼的劉弘基!”
“諾!”鄭仁泰拱手領命,提了一把大刀,快步衝到了劉弘基負責的戰場。
鄭仁泰是赤甲軍主將之一,唐軍大多認識,見他來了,硬生生給他讓開了一條道路。
此刻高衍還在後面指揮軍隊作戰,而鄭仁泰的實力雖然算不得有多高,但在隋軍士兵面前卻勇猛難當,在鄭仁泰的帶領下,右路隋軍士兵被殺得節節後退,讓出了丈餘寬的地盤。
見鄭仁泰頗為勇猛,有士兵迅速通知在城關上觀戰的薛萬均:“大將軍,唐軍派了一員大將過來,此人極為勇猛,帶著唐軍將我軍壓得步步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