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大隋第三世 > 第411章:給出家人設標準

第411章:給出家人設標準 (第1/2頁)

袁紫煙的事情也給楊侗提了一個醒,眼下的大隋治下,百家爭鳴格局已經悄然綻放,這是楊侗願意看到的場面,但凡事過猶不及,無論是宗教還是各家學派,都不能脫離法律的束縛,更不能享有任何特殊權利,特權當然也不能完全消除,但絕對要控制在可控的範圍內。

當絲綢之路正式開啟以後,必然會有更多域外學說、教派湧入大隋。朝廷對這些學說宗派的精華所在必須抱以一視同仁的態度,至於本土教派會否會被域外教派擠垮,楊侗也沒辦法。

他現在只能說該死的教派誰也救不活。在大浪淘沙之下被淘汰者,本身就不具有競爭力,存在也沒必要,只有經過殘酷競爭而活下來的才是真金。楊侗需要的是能夠引領這個民族不斷進步的精神文化,而不是墨守陳規、抱殘守缺,更不會將異族的精華視為洪水猛獸。國家只有憂患才能進步,商人如此,教派亦然。最重要的是楊侗不信諸子百家衍所生出來的大大小小、千千萬萬個流派,幹不過異族學說。

但是,在諸多思想湧入大隋之前,朝廷要做的是訂立發展的規則。

而規則,需要與時代的精英們共同探討。

雖然大家對楊侗的許多觀點似懂非懂,但關於用法律限制宗教權利這一點上,眾人是完全贊同的。

主要是佛門在南北朝、文武二帝時期的無度發展,給整個社會和民生帶來了許許多多的隱患和問題。

楊恭仁說道:“寺廟也好道觀也罷,他們藉著求佛問道的名頭,廣收信眾供奉、大斂信眾的血汗錢!這還不止,各個寺廟道觀名下產業不計其數,勾連全國各個行業,最關鍵的是這些出家人田地無數,偏偏還不用納稅!”

“在聖上之前的歷朝歷代,出家人都享有免稅權、免役權,導致寺院成為法外之地,普通百姓只要把自己的地產以佈施等方式轉讓給寺院,只要繳納相當數量的地租,就能換取寺院的牒文,從而免除了賦稅和勞役,這是歷朝歷代在制度和法律上的漏洞,你情我願,本不可厚非。可是在這交易背後,寺院僧侶不用付出什麼代價,就能憑空獲得土地,和一大批免費勞力。文武二帝時期,關中的寺廟窮極宏麗,僧尼數十餘萬。他們這些出家人,平日沒有誦讀佛法、導人向善,而是整天驅策田產、耕織為生、估販成業,淨幹些買賣田產,放貸典當之業。”

“正因為歷朝歷代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所以導致一些寺廟、道觀奢靡腐敗。他們平時無所事事,手上又有無數百姓香油錢花不掉。這奢靡之氣自然跟著產生…臣以為我們要對之嚴加管制,不管佛道,一律納入律法體系當中,田賦要收,而香油錢則以商稅的方式來收,然後,當作善款建設地方。”

“聖上,臣完全贊同左僕射之意見!”魏徵起身道:“不管佛道,他們都是天下的一部分,只要還在世間,便不可避免的沾染世俗惡習。它們從來都不是什麼淨土。或許真有居士、高僧能絕世出塵,但一萬人中有九百九百九十九個人是滾滾俗世中的一員,幻想絕世而獨立,不過一廂情願罷了。”

“臣以為,不僅要取消他們的特權,還要限制寺院、道觀數量和規模,沒必要弄得都是。如此一來,便能將出家人聚集在一處,亦好方便管制。多餘的寺廟一律收歸朝廷。”

“臣複議!”民部尚書楊師道接下話頭道:“這些偽出家人收取的是百姓的血汗錢,百姓有權知道這些錢的來龍去脈。臣提議在所有寺廟道觀設立善簿、帳簿,以供百姓隨時查閱。官府每季都要詳查賬冊,若支出收入有異常則嚴懲不貸。如此避免有人中飽私囊。”

“另外,許許多多出家人都不是真心向道、向佛之人,他們大多是好吃懶做的地痞流氓,這點必須嚴肅對待,不如效仿科舉,將所有出家人來一個大考核,只要不合格一律遣散回家。”孔穎達這一招最狠。

“……”

大家你一言、我一言,從最開始的限制百家學說,統一對寺廟進行了口誅筆伐。

也不怪大家針而對之,實因這夥光頭佬太可惡了。

最早的典當行業就是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佛寺之中,寺院的質庫可以抵押可以贖回,還能透過親屬繼承契約關係,流程相當完備。

人的貪婪是無窮的,六根未淨的偽出家人不例外。

他們漸漸不滿足於典當,於是把高利貸事業經營得如火如荼,他們無所不貸,有的寺院甚至還把耕牛借貸給農民,以收取利息。

寺院的高利貸利息通常高於世俗,他們常常會藉助佛祖的威力恫嚇借貸者,以此獲得更高額的利息。而對無法償還的借貸者,寺院毫不客氣的向官府訴訟,利用法律手段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甚至逼迫其服役償還債務。

買賣田產,放貸典當在封建時代尚是合法生意的話,有些行為不軌的僧人甚至幹出不法勾當。甚至有些僧侶公然強買強賣、搶劫偷盜、行騙,放貸與之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

而由‘放下屠刀立成成佛’罪犯組成的武僧,其實就是為寺院服務的親兵、侍衛、死士!

所以剝去“世外高人”這層清高神秘的鎧甲,絕大多數出家人與商賈、財主、惡霸並無本質區別。

聽著大家的話,楊侗大點其頭。

現在是人口銳減的亂世,但只要天下一統,人口會越來越多,能用的土地越來越少,危機也會因此產生。

而佛教是所有教派中的異類,他們廣收信徒、佔山為王、圈地為田。兼之寺廟不用繳納任何稅收,從而導致和尚越來越富,田地越來越多,最後動搖國本。

楊侗記得在史上的數十年後,寺院坐擁天下大量地產,而發生了“十分天下之財,佛有七八”之事。

這些法外之地歷來是特權集中之地。由於他們惡性膨脹、驕奢成風,教徒魚目混雜、良莠不齊,致使一個個本應與世無爭、良性運作的宗教組織變成國家的毒瘤。

最終引發唐武宗滅佛事件。

既然出家人喜歡發動信徒在名山立廟,然後將名山佔為己有,那便不讓他們胡亂立廟;他們佔用良田,那麼就規定他們不許擁有田地,即使有也經依照稅法納稅;他們驕奢成風,那就限制他們的收入,讓他們無錢可賺、有錢沒法用;他們門徒遍地,那就抬高他們入門條件……

這麼一來,出家人不能逃避罪責、不能吃肉、不能娶老婆、不能免稅、不能賺錢、不能奢侈、不能犯戒,最後還不能沒文化……

如果在這樣環境下,依然有人誠心向佛向道,那則意味對方真正心佛向道,既是真正的出家人,那肯定不會做出有損國家、百姓之事了。

最新小說: 怨珠願 大明:朱元璋是我乾爹 紙醉伶夢 三國之涼人崛起 重生後我拐走一隻皇子 穿越後,我帶丐幫富甲天下 錦衣衛之無極之證 重生後拿捏了前夫死對頭 失格魂縈 重生嫡女的打臉日常 大明:三天後穿越,滿門被抄斬 糜漢 穿越成了小魔女 三國:開局獻計曹操,成立摸金校尉 竊元 財神寶寶三歲半 嬴政夢天機,立我為嫡 大明:天下第一皇商 穿越秦時,如龍在淵 大明:家父崇禎,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