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郡太白山是秦嶺山脈最高峰,又有太乙山之名,據說是太乙真人修煉之地,如鶴立雞群之勢冠列秦嶺群峰之首。自古以來,太白山就以高、寒、險、奇、富饒、神秘等特點聞名於世、稱雄關中。
太白山是關中第一高峰,太白山氣勢巋然、風雨無時、僅在六月盛暑始通行人,俗呼“開山”,六月以外霧雪塞路、人跡罕至,故而俗稱“封山”。
東山屬於低山區,相對高差不大,四季都暢通無阻,但這裡山勢陡峭,山上覆蓋著濃密的森林,偶然也有大片裸露在外的陡壁,這些峭壁像被利刀削過,峭壁下堆滿形態萬千的岩石,有的小如鵝卵,有的巨大如數層樓高,一條彎曲幽長山路從大大小小的岩石中穿過。
幕色蒼茫的太白山格外寂靜,兩邊樹林和岩石縫隙中傳來一陣陣沙沙的聲音,偶爾還有一隻夜梟從樹上發出淒厲怪叫,令人毛骨悚然。
但很快,寂靜山路便被一支軍隊打破了,一支人數約有三千的步兵揹負橫刀、強弩迅速攀爬。
為首大將乃是薛萬均,身邊是他的五弟薛萬備,兄弟二人得到楊侗之命,率領三千名‘山地兵’潛伏在太白山中,之前不知何故,直到前幾天,他們看到一些青壯帶著簡單的‘武器’陸陸續續入山,合計起來,少說也有三四萬人,薛氏兄弟這才知道有人打算在此聚眾造反。只不過這些賊子謀劃不密,被朝廷事先知道了。
早上的時候,他們獲得來自長安的鷹信,說是這些人可能會在今晚下山,讓他們兄弟滅了這些人。
讓他們兄弟以三千之數殲滅三四萬人,說起來件很可笑、很荒唐的事情,但如果借山勢、地利來發動攻擊,也並非不可能。
“松陽道長,您說東山往上、往下都只有一條路,確定麼?”薛萬均讓大軍就地休息,然後跟一名道士觀察地勢。
這個名叫松陽的道士,是太白山上高山區太乙宮裡的道士,下山採購時被叛軍追殺,從山上落到一叢藤蔓之中,被隋軍所救,他聽說朝廷前來剿匪,便主動為薛萬均帶路,薛萬均一番盤問,最終相信他是真心為朝廷效力。
“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上說‘太白山於諸山最為秀傑,冬夏積雪,望之皓然’。意思是說太白山終年積雪,向山頂看去,常常是白色。東山往上,一年之中很少沒有積雪的時候,大軍往上駐紮的話,每天消耗的龐大給養跟不上,這是其一;其二、東山之上異常險峻,委實不利大軍行走。”
松陽道長說到這,手指前方道:“將軍請看。”
薛萬均順勢看去,看到一塊巨大無比的岩石彷彿從天而落,正好鑲嵌在狹窄峭壁中間,把整條穀道堵得嚴嚴實實,這塊岩石寬約八丈,高十餘丈,上面長滿藤蔓青苔,岩石中間裂開一條寬五尺的石縫,只能步行透過。
“這是大雪封山後,最好走的一條路,其他地方很難攀登,而且這條縫隙蜿蜒近一里長,如果我是一軍主將,不到生死,我是絕對不會率領軍隊往上面去的,將軍以為然否?”松陽道長說道。
“道長好見識!”薛萬均笑著說道
松陽道長搖頭道:“不是見識,是住在山上久了,知道太白山的優劣!”
薛萬均回顧東山的地形,已經有了定計。
“將軍打算用火攻麼?”
“對!”薛萬均點了點頭,笑道:“道長覺得不忍麼?”
“沒什麼不忍的!”松陽道長苦笑了一下,道:“貧道雖不入世,不管天下紛爭,卻也眾關中的變化看出大勢、民心盡在大隋王朝;可這些人為了一家之私利執意抵抗王師,縱得一時之勢,也不過徒令天下陷入更久的戰亂而已。”
“如果殺三四萬人,能挽救萬千黎民,能讓萬萬千千百姓早日脫離戰亂苦難,這三四萬人當殺。他們是對是錯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們的存在於民無利、於國無益、於我族更不利!
薛萬均肅然起敬:“道長比天下大多數人都看得透徹,令我萬分佩服…如果人人都如道長這麼想,那才是我族之大幸…”
“將軍,時間不早了!”松陽道長看了下天色,道:“再過半個時辰,天就徹底黑了,不利行軍。”
“多謝道長提示。”
薛萬均躬身一禮,回到了駐地,帶領三千名隋軍抄近路繞到東山背後,距離叛軍營地已經不足六里。由松陽道長為嚮導,再從一條密林蓋得嚴嚴實實的清溪,向叛軍大營潛近。
……
太白山下,溫湯鎮矮小破舊,周長不過三里,由於這裡是貧瘠山區,產出不高,全鎮百姓已經被遷往土地肥沃的天水郡。
小鎮最深處的地方,一座頗有規模木質建築赫然立在最醒目位置,此刻,卻不斷有人匆匆忙忙的走進建築之中,建築極為破舊,可內部極為寬敞。
一名大漢坐在臺階之上,這名大漢臉上的一道長長的疤痕,這道疤從他的左臉一直拖到右臉,直接將他的鼻子疤截成了上下兩段,右臉頰凹了一個大洞,幾乎可以看到裡面面頰骨。
在他下方分別坐有百餘人,他們有的四五十歲,有的二三十歲,年紀不等,有男有女,有僧有俗甚至還有農夫。有人腰懸長劍,有人斜佩橫刀,這些人彼此間似相識又似陌生,像是無法聯絡在一起的天南地北客,但此時他們卻同時聚集到了一處。
但顯然,他們都以那名恐怖的漢子為首。
“大哥,這兩位來自韋氏,不但武藝高強,而且昔日也是魏刀兒將軍軍中驍勇壯士。”一名精瘦的漢子對著那名大漢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