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張天師便帶上板凳出發了。
板凳問道:“天師大人,楚地那麼大,咱們去哪去找人啊?”
張天師眯著眼,片刻後回答了兩個字:景陵。
說完之後露出了回憶的神色。
楚地的確很大,但是叫景陵的地方只有一處。
在楚地腹部,有一個平原地帶,因為處於長江和漢江兩條大江交匯處,於是被稱為江漢平原。
這景陵便是屬於江漢平原了,自古便是魚米之鄉。
三十年前,在這景陵城發生了一件當時不為人所知的大事,張天師至今都心有餘悸。
景陵城東有兩個少年,一個姓倪,一個姓徐。所在的村子相鄰,兩人年歲相仿,自幼情同手足。
後來,徐姓少年不知怎地,迷上了風水之說,便離開家鄉,四處拜師學藝。
倪姓少年則在家,以種田挖藕衛生。因為倪姓少年勤儉節約,腦子又靈活,慢慢地便積累起了家產。
歲月如梭,當年的少年,漸漸走過了青年、中年,到五十多歲的時候,倪姓少年已是本村的一個財主了。
這倪財主雖然發家致富了,但可能因為過過苦日子的緣故吧,不但不是那種黑心老財,相反卻還樂善好施。周圍的人都稱之倪善人。
照說倪財主人生也算圓滿,可偏偏就是年過半百,膝下無子。倪財主夫婦每日為此憂心嘆息不已。
突然有一天,當年的徐姓少年回來了。
這些年在外漂泊,雖然學了一些風水道法,但並沒有闖出個什麼名堂,不過是一個落魄江湖的風水先生而已。不僅如此,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還瘸了一條腿。
徐先生算出自己命不久矣,此生修仙更是無望,不免想到落葉歸根。於是便趕回了家鄉。
斗轉星移,物是人非。
徐先生回來之後,家裡的親人都不在了。只剩下自己最小的那個弟弟。
而且就是這個弟弟,自幼便身患肺癆,幹不了重活,三天兩頭還得去尋醫問藥。家裡的情況更是一日不如一日。只到父母去世前才想盡辦法給他找了一個老婆。
徐先生回來沒多久,這弟弟便也撒手西去了,也便就剩下新寡的弟媳了。
原本祖屋就不大,為了避嫌,徐先生自然不好在居住在那裡。現在真是落到了山窮水盡,衣食無方的地步了。
倪財主聽說了這件事之後,顧念往日情誼,便把倪財主接到了自己家,每日裡一日三餐,好言好語寬慰著。
如此三個月後,徐先生終於說了:“倪兄,小弟我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