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李裪是不是真心,僅從他這句話,黃昏就肅然起敬。
不愧是朝鮮世宗。
為了國內黎民,一個即將繼承王位的人,竟然願意拱手送出人間第二人的地位和權勢,這不是心繫萬民的仁厚之人根本做不出來。
李裪在朝鮮國內,當然是人間第二人。
第一人是朱棣。
但是黃昏也不會全信李裪的話,有些事情如果是主動去做還可以,但有些事是被動的,那動機就不純了。
李裪的請歸,也許是陰謀呢。
比如,因為自己出現的蝴蝶效應,導致朝鮮那邊局勢的變化,李裪為了繼承國王之位,不得不委曲求全,否則他一旦輸了就死無葬身之地那種。
當然,其實黃昏心裡比誰都清楚,不會是這種狀況。
李芳遠對朝鮮的掌控是非常給力的。
而李裪作為李芳遠喜歡的三兒子,他的王位也很穩固——只要得到了朱棣的許可,誰也搶不走李裪的王位。
黃昏笑眯眯的道:“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這個事操作起來,阻力重重,因為朝鮮請歸後,你們李氏王族的權勢都要被削,何況那些朝野大臣和各種大君,都會遭受翻天覆地的權勢墜落,他們大機率不甘心面對這種局面。”
李裪道:“正是如此,我猜這也是陛下讓我來拜謁黃侯爺的原因。”
黃昏有些頭大。
他猜到了朱棣的想法,朝鮮請歸,有李裪的幫助的話,這事確實可以操作,而且操作好了,後續會有極好的羊頭效應。
但這個操作好了說起來簡單,實際上覆雜。
需要壓制朝鮮國內的反對聲音和反對勢力,而這種事,大明國家是不方便出面的,也就是說,如果是以前的大明,這種事只有靠李裪自己去解決。
但是現在的大明不一樣,因為除了國家力量,還有一批私人武裝力量。
蚍蜉義從!
也就是說,朱棣的真正用意,是讓黃昏去朝鮮。
朱棣打的一手好算盤。
一來,讓黃昏帶著蚍蜉義從去朝鮮,可以消耗蚍蜉義從的實力,二則,蚍蜉義從在朝鮮和反對勢力殺個熱火朝天后,實力也會損失不少。
黃昏現在真不想去朝鮮,因為他已經在籌劃如何打金帳汗國。
現在去了朝鮮,就意味著沒兵力去打金帳汗國了。
去朝鮮,再怎麼著,也要把漠北和中南半島的蚍蜉義從抽調一大半出來,而這樣一來,時代集團在這些新疆域的商業活動就得不到保障。
所以黃昏思忖再三,對李裪道:“此事不易操之過急,你懂我的意思罷?”
暫時不去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