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悠悠。
又是兩個寒暑。
陳塘關總兵府。
殷十娘懷胎許久,再有半月便是三年。
眼見腹中胎兒,遲遲沒有降生的跡象。
一股焦躁的情緒,時刻從殷十娘身上散發。
而作為殷十娘夫君的李靖,現在的心情越發陰鬱。
先前燃燈老師便說過,自家夫人腹中的胎兒,極有可能是個魔頭。
而近兩年來,殷十娘懷胎三年一直未曾分娩的訊息不脛而走。
導致陳塘關中的百姓,也對此議論紛紛。
偌大一個陳塘關,百姓在此事上大致分為了三派。
一派是事不關己,總兵夫人懷的是個什麼,他們並不關心。
比起關心總兵夫人肚子懷的是啥。
他們更關心明天的吃食去哪尋摸。
另一派則是認為,總兵府向來清明。
總兵夫人腹中的孩子,應該是個大賢。
就算不是大賢,那也應該是個棟樑之材。
至於最後一派,則是認為三年還不降生,必定是個妖孽。
而且這一派的人還非常多。
所謂事出有異,必遭非議。
大致便是如此。
而李靖聽得這等議論多了,心中自然對這個久久沒有降生的孩子失去好感。
加上燃燈的提前伏筆,李靖也認為這是個妖孽。
心中已然決定,一旦這孩子降生之時有異。
便趁早結果了他,省得將來為禍一方。
陳塘關中如此非議,守在城外的太乙自然也是知道的。
這不。
太乙察覺靈珠子降生之日已經不遠。
現在就已經在尋思,將來該如何教導那熊孩子。
要將一個熊孩子掰正,太乙想想都覺得頭大。
都說人之初性本善,可要是那傢伙還未出世,便已經察覺了周遭的人對他心懷惡意呢?
長期呆在這種環境,別說只是心智剛開的嬰孩了。
就算是個心智正常的成年人,估計也得將心中善念收起。
所以,如何將一個心理出問題的熊孩子給掰正過來,成了太乙如今最棘手的問題。
而且,這事情對於太乙來說,絕非是說說而已的那種棘手。
教導孩子無非兩個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