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何人?願聞其詳?”
“龍將軍應該認識,他便是曾經做過徐州之主的劉備,皇叔劉玄德。”
龍驤觀太史慈神情,似有對劉備敬仰之意,便忍著激動回答:“劉使君聞名天下,龍某豈能不識?子義對他評價似乎很高?”
“然也。”太史慈微微頷首,捋動美髯回想起借兵往事,悠然說道:“早年與劉玄德相識之初,就覺得他氣量恢弘,這些年雖然屢戰屢敗,卻還能屢敗屢戰,最近聽說他助劉琦敗張魯、奪漢東,看來玄德的志向始終沒變,實在令我欽佩.”
見龍驤點頭表示肯定,太史慈又補了一句:“我有一個預感,像劉玄德這樣百折不撓的人,一旦有尺木可階,必然騰勢而起。”
太史慈顯然在拿自己與劉備相比,不過從其語氣就能看出自愧弗如,他一直沒有放棄心中那份夢想,也是因為劉備經歷很勵志。
“我同意。”
龍驤聞言大喜點頭附和,他原本想緩緩再告知真相,但聽完太史慈的話改了主意。
能夠早點交底,就能早點令其歸心。
龍驤隨即藉口觀察水勢,把太史慈單獨帶離大部隊,於淝水邊把與劉備的關係和盤托出。
太史慈聽完怔在原地,好半天才喃喃感嘆:“枉我還與將軍評價皇叔,完全就是班門弄斧”
“我知子義胸懷大志,投入龍某麾下的確委屈,現在既知我是劉使君的兵,願與我助他匡扶漢室否?”
“將軍與皇叔謀略深遠,你們瞞過了天下之人,今將軍告知我這天大的秘密,太史慈若還不知趣,便是不識時務,枉為大丈夫。”
“使君曾與我談起你,他誇子義是忠義俊傑之士,我想即便你不願為使君效力,也不會把秘密公之於眾,我皆相信你的人品。”
太史慈聽到這裡,心中某些東西似被觸動。
只見他翻身下馬,對著馬上的龍驤單膝下拜,並抱拳鏗鏘表態。
“慈承蒙龍將軍關照,今又告知我以大事,此後縱使刀山火海,某願聽將軍號令,一起襄助皇叔匡扶漢室。”
“子義折煞我也。”
龍驤始料未及,慌忙下馬將其扶起,正色說道:“你與使君相識在前,勇武韜略又在我之上,咱們以後商量著來便是。”
“喧賓奪主?豈可如此?”
太史慈直搖頭:“將軍不必這般謙虛,你就把我當普通將領調遣,我定以將軍馬首是瞻。”
“也罷,我暫代使君發號施令,等以後他有別的安排,咱們再做計較。”
龍驤略作謙讓沒有糾結,然後撫著太史慈手背感嘆:“合肥有子義的加入,我在東南行事便更有底氣。”
太史慈承下龍驤誇獎,緊跟著又好奇追問:“有件事我想不明白,皇叔既與將軍相識甚早,為何他當初在徐州失敗,不到淮南與將軍一起舉事?反而捨近求遠去荊州投奔劉表?”
龍驤便把劉備對德的理解講了出來,讓劉備的形象在太史慈心中更為宏大,更堅定了他為劉備效力的決心。
此時許定帶大部隊趕了上來,龍驤便催促太史慈上馬歸隊,並小聲說道:“我在淮南弄出這麼大動靜,是為了吸引曹操的注意力,掩護使君在西邊展開的大動作,咱們耐心等待就好,今年之內關中必有大事.”
“竟是關中.”
太史慈嚥了咽口水,世人都以為劉備要打漢中,原來真實目的卻是關中,他終於明白雙線戰略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