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提筆繪就海豚畫
趙佶陪著扈三娘只遊了一半園子,就回宮了。因為實在太大,一天是遊不完的。答應明天下午過來,接著遊。三娘就住在艮嶽裡,一個叫國色的別墅中。那別墅不是很大,卻別具一格。只有一個叫小翠的宮女服侍著。
小翠十五六歲的樣子,特別機靈。她將三娘引到二樓的一間屋子裡,三面牆上掛著各式各樣的時裝——宋代及宋以前的時裝。
“咦,這多衣服呀!”扈三娘驚歎一聲。
“這都是萬歲爺賞你的!” 小翠微微一笑。
扈三娘取了一件試了一下,正合身。小翠指著西牆和北牆上掛的衣服一一介紹給三娘,告訴她都叫什麼名字,如何穿。三娘本是練武之人,以前對衣服不大講究,只要可體結實就好。可她畢竟是個女人,又是青年女子,對衣服有天然的喜好。
東牆上只掛一套衣裳。
那是一套件麻黃上衣,淺黃下裳(裙子),中間橫一道紫色的大帶,下垂一條紅色的“帶子”的“衣裳”,與眾不同,引起了扈三孃的興趣。
“這套衣服看著喜慶。那下垂的紅帶子是幹什麼的?”三娘好奇的問。
“這是一件訪古的衣服,下垂的紅帶子叫蔽膝,俗稱遮羞布。”小翠笑說。
“遮羞布?為什麼叫這麼奇怪的名字?”
“你穿上就知道了。”
扈三娘快速地將那身衣服換上,鼓鼓囊囊的一點也不好看。
“穿這身衣裳是不能穿內衣內褲的,不然就不顯型了,也讓人笑話。”小翠一邊說一邊笑。
“不穿內衣還好,若是不穿內褲到外邊去,風一吹可就露屁.股了!” 扈三娘擔心地說。
“不會的,有厚重的蔽膝呀!它能壓住風的。”
扈三娘脫掉內衣內褲,再穿上那身衣服,果然舒服了許多。抖了抖大紅蔽膝,有些重量,身子旋轉了兩圈兒,下面的裙子並沒有飛起來。蔽膝果然起到遮羞布的作用,才放下心來。忽然,見掛衣服的地方貼著一張條子,上面寫道:
次日,穿此衣,為你畫像。
三娘一看上面是瘦金體字,臉紅了一下,又偷偷地樂了起來。
次日下午,小順子將扈三娘引到一個叫神仙洞的地方。這神仙洞原來是個天然的山洞,被改造成畫室,冬暖夏晾採光好。這是趙佶的畫室之一,現在正是秋老虎的天氣,外面很熱,神仙洞裡卻溫度宜人。女為悅己者,扈三娘穿的正是皇上指定的那套衣服。
“好看,真的好看!”趙佶讚美說,“你可知道那大紅垂帶叫什麼嗎?”
“小翠告訴我叫蔽膝。”三娘實話實說。
“關於蔽膝,有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她可跟你說了?”
“只說穿衣服的事,沒說別的。”
“小翠也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道君,給我講講吧!”
趙佶認真地講了起來——
這是南朝宋少帝時的故事,有好幾百年了。
有個書生從南徐動身到雲陽去(現江蘇境內,路上經過華山(今江蘇高淳境內花山,在山腳下一家客棧裡休息,偶然看見客棧裡有個年約十八九歲的姑娘,心生愛慕,卻不知怎麼接近她,為此一路抑鬱,回到家就病倒了。
母親問他得病的原因,他據實以告。母親為了了卻兒子的心願,便到華山一帶尋訪那個姑娘,找到後,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姑娘,姑娘聽完解下自己的蔽膝,要書生母親暗中放置在他睡的席子下,這樣病就會好了。
母親回家後照姑娘說的做了,書生的病果然開始見好。痊癒後,他整理床鋪,無意中掀起席子,看見了姑娘的蔽膝,激動得緊緊抱住,忽然間心緒紛亂到不能自持,竟把蔽膝吞了下去,一下窒息了,費了好大勁說出一句話:“葬時車載,從華山度。”
母親依了兒子的心願。但等牛車載著書生的棺木走到姑娘的家門時,拉車的牛便不往前走了,無論怎樣趕它,也不肯動。姑娘默默看著,說了句:"且待須臾。"回屋沐浴梳妝後,盛裝而出,她撫著書生的棺木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