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美國南方各州宣佈獨立,傑斐遜·戴維斯當選聯盟國總統,南北雙方矛盾逐漸激發,內戰即將開打。】
【第二,英國方面主動要求大唐和他們一起去修建開通巴拿馬運河,等運河開通之後,雙方共同管理,共享收益。】
這兩件事中,前一件肯定是好事。
美國南北戰爭開打,對於全世界來說基本上都是一件好事。
可英國方面邀請大唐和他們一起修巴拿馬運河的事情,就不一定是什麼好事了。
以英國人向來喜歡吃獨食的霸道習慣,他們又怎麼會主動把自己碗裡的肉分給大唐呢?
除非,這裡面有坑!
這就是李奕的第一想法,這也是他為什麼急匆匆返回圓明園的原因。
他得召集朝中高層,好好琢磨琢磨,這英國人的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
當然了,也有可能是因為巴拿馬運河的施工難度較高,英國人一家吃不下,這才想著拉大唐一起。
琢磨著這些,李奕的車子一路開回了圓明園。
在下車之後,李奕第一時間命人去召集人手,準備議事。
在做完這些之後,李奕回到了圓明園的九州清晏。
只是他才剛坐下,便見王忠從外邊跑進來彙報道。
“陛下,軍情處急報!”
說話間,王忠將一封從軍情處從來的急報呈遞給了李奕。
李奕忍不住蹙眉,這是又出什麼事了?
但他還是接過急報,開始翻閱起來。
很快,李奕臉上便露出一個若有所思的表情。
因為這封急報上講述了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克里米亞那邊英國再次和沙俄爆發了衝突。
只不過,這次衝突是由英國人主動發起的。
英國人藉口大英僑民被迫害,派遣艦隊進入黑海,威脅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幾年前,克里米亞戰爭由於大唐的亂入而停戰。
但所簽訂的和約,雙方卻是均不滿意。
尤其是英國方面,當時受限於印度大起義爆發的如火如荼,故而不得不向沙俄讓步。
雖說這個讓步,對英國來說,只是吃到嘴裡的肉少了,而非沒有吃到。
但這依舊讓英國感到莫大的恥辱!
所以,英國方面一直在籌備第二次克里米亞戰爭,準備要在戰爭中,將沙俄徹底打趴,進而獲得近東的霸權。
而從某種層面上來說,英國之所以這麼急迫的發動第二次克里米亞戰爭,也和大唐有關。
在孟加拉灣海戰中,英軍慘敗於唐軍之手,這對於英國的霸權,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英國先後在克里米亞,和印度吃癟,讓很多小國都看到了英國的虛弱,英國的世界霸權,可謂搖搖欲墜。
在這樣的前提下,英國迫切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物件立威,進而維護自己的世界霸權。
而英國人所盯上的這個物件,正是陷入改革陣痛期的沙俄。
沙俄本來就是帝國主義列強中最薄弱的一環。
克里米亞戰爭之後,更是被極大的削弱。
尤其是新任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農奴制改革,更是使得沙俄內部風雨飄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