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家口到歸化城,距離不過三百公里。
如今,大唐修建鐵路的速度幾乎達到了每個月五十公里。
三百公里,差不多半年也就能修完。
車臣汗聞言,滿意的微微頷首。
然後邁步向著工地上走去,車臣汗在進入工地之後,一名名工人紛紛停下手中的動作,向車臣汗行禮問好。
“見過大汗!”
“大汗金安!”
“……”
這些工人,除去一部分關內來的技術工之外。
剩下的工人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漠北諸部的民眾,其中自然也包括車臣汗部。
在修建張北鐵路時,大唐定下的建設方案便是由朝廷出技術,晉商出資金,漠北諸部出工人,三方合力共同修建這條連通關內和漠北的鐵路。
之所以要呼叫漠北諸部的人力來修鐵路,除去漠北諸部的人力較為便宜之外。
更重要的原因,其實還是為了給漠北諸部安排工作。
李奕始終明白,想要一個地方穩定下來,光靠軍事壓制和政治手腕,那只是治標不治本。
利用宗教進行管理,也不過只是飲鴆止渴。
短時間內或許有效,但長遠來看,肯定是不行的。
想要徹底讓一個地方安穩下來,徹底歸心,真正有效的手段,便是發展經濟。
透過發展經濟來為更多的人提供就業崗位,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
舉個最粗淺的例子就是,如果一個地方人人都能老婆孩子熱炕頭,那這個地方,絕對不會有人造反。
漠北諸部也是同樣的道理!
只要大唐能給他們提供穩定的工作,給他們提供越來越好的生活條件,自然漠北也就穩定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有大汗想要造大唐的反,甚至都不用大唐發兵平叛,這些生活穩定的民眾自己就能把造反的大汗綁了,來向大唐祈降。
什麼是人心所向?
吃飽穿暖,過好日子,就是最大的人心所向!
而修鐵路,便是大唐提供給漠北諸部的第一個長期穩定的工作。
車臣汗在工地上巡視一圈,看著工人們賣力幹活,神情非常滿意。
雖然車臣汗知道,一但大唐把鐵路修到漠北。
那麼,漠北便將徹底被大唐掌控。
他這個大汗,再想要自主權,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
從今往後,他便只能乖乖做大唐的忠犬。
但這不重要!
因為車臣汗更知道,朝廷給鐵路工人發工資時,工資會先從他這裡過一手。
這裡面的利益,可是相當驚人的。
這鐵路才剛開修幾個月,他車臣汗便給自己購置了一輛新轎車,在京城又置辦了一間大宅子。
要知道,現在大唐的汽車產業才剛剛起步,產業規模還不算大,產能也不算高。
一個月最多能生產百來輛!
在這個時候想要拿到汽車,要麼你關係足夠硬,要麼你就得加錢。
而車臣汗,和關係硬是肯定沒什麼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