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船上卸下一口口箱子,開啟箱子後,將裡面的帳篷取出,沿著河邊紮營。
很快,一頂頂深綠色還帶著迷彩條紋的帳篷便紮好了。
唐軍見此,也是紛紛下馬,進入帳篷準備休息。
至於說餵馬巡營,埋鍋造飯的事情,自然由那些從各部徵召的蒙古民夫負責。
至於說唐軍休息,讓他們幹活,這些民夫會不會有所不滿?
怎麼說呢,唐軍剛在庫倫打服他們沒多長時間。
而蒙古人對於強者,向來是很尊敬的。
為強者服務,他們並不會覺得恥辱!
完成紮營之後,馮子材則是召集麾下眾將議事。
“過了恰克圖,就進入沙俄境內了。”
“根據我軍的偵察兵回報,我們繼續沿著色楞格河再走兩天,就能抵達沙俄那邊的邊境重鎮楚庫柏興。”
“而根據軍情處方面送來的情報,沙俄在楚庫柏興總共駐紮了兩個營的兵力,一個哥薩克騎兵營,一個步兵火槍營,兩者都不滿編,總數約五百人左右。”
“除去這五百名士兵之外,沙俄在楚庫柏興大約還有近千人的居民。”
“而這些居民,則是全民皆兵!”
這種事情很好理解,如今的遠東對於沙俄來說,依舊可以算是開擴之地。
在開擴之地為了安全起見,為了增強實力,加快開擴進度,全民皆兵是一個很正常的操作。
就比如說大唐向呂宋和婆羅洲移民時,所採用的組織方式,也是參考隋唐府兵,明代衛所制,用的全民皆兵的組織模式。
忙時耕種,閒時操練,以應對外敵和開擴的雙重需求,不外如是。
雖然這種形式組織起來的民兵,由於不能長時間訓練,戰鬥力或許有限,無法適應火器應用率越來越高的近現代戰爭。
但是,用來對付一下南洋當地的土著,應對土著可能的威脅,還是沒有問題的。
馮子材話音落下,一旁的張樂行旋即接話道。
“也就是說,我們所要面對的,不光是沙俄士兵,還有沙俄的民眾?”
馮子材點點頭,直接了當的說道。
“照目前的局勢來看,確實如此!”
張樂行繼續詢問。
“那除此之外呢?可知沙俄方面在楚庫柏興的火炮力量嗎?”
馮子材繼續說道。
“根據目前已知的訊息,沙俄在楚庫柏興修築了一座稜堡。”
“稜堡內共有31門火炮,其中大部分都是6磅和12磅的輕炮。”
“口徑最大的火炮,不過也就只是一門24磅的長管加農炮。”
很顯然,沙俄雖然在遠東也修了稜堡,但稜堡的火力配製卻是遠不如歐洲那邊。
之所以如此,原因也很簡單,沙俄在西伯利亞當地沒有鑄炮的能力。
而如果要從歐洲本土向西伯利亞轉運火炮的話,成本又實在太高。
所以,也就使得沙俄在遠東的稜堡建築主體倒是修的不錯,但在火力配製方面,卻大部分都是丐版。
張樂行聞言,明顯鬆了口氣道。
“司令,在我看來,這沙俄的稜堡也不太行嘛!”
“以我軍炮兵的戰鬥力,最多半天,就能把沙俄的稜堡給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