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自本心的說,法國之所以參加克里米亞戰爭,主要目的是為了擺脫神聖同盟的限制。
但是,他們卻並不想過分的削弱沙俄,以至於英國在近東一家獨大。
如今的局勢,和談對法國就是最好的選擇。
反正法國擺脫神聖同盟限制的目的已經達成了,至於說克里米亞戰爭最後的勝負,和法國關係不大。
反而是英國,更在意克里米亞戰爭的勝負。
因為,作為全球霸主的英國,無法接受戰爭失敗的後果。
一但英國在克里米亞栽了,那就會讓其他國家看到英國的虛弱。
如此一來,英國的全球霸權可就沒那麼容易維持了。
全球霸主也不好當啊!
拿破崙三世沉吟一陣,然後說道。
“這樣吧,夏爾你準備一下,去一趟維也納,請奧利地下場為克里米亞戰爭斡旋。”
“還有,柏林也去一趟,爭取讓普魯士也站在我們這一邊,一起向英國施壓。”
歷史上,為克里米亞戰爭斡旋的就是奧地利。
至於說普魯士,其實是被沙俄硬拉進談判中的。
因為沙俄在外交場上所面臨的局勢實在太被動,是故,想要普魯士能幫他們說話,所以才硬拉普魯士入場。
而法國拉普魯士入場,同樣是為了不過分削弱沙俄。
除此之外,也有增加普魯士的國際影響力,扶持普魯士和奧地利鬥,進而增加法國在歐陸話語權的小心思在裡面。
……
印度,德里紅堡。
向雨全邁步走在鵝卵石鋪成的小道上。
道路兩側,是綠樹成蔭,花草成片,景色精緻漂亮。
一名名裹著頭巾,揹著火槍的印度士兵。
只是這些印度士兵在走路巡邏時,卻是明顯的鬆鬆垮垮,並沒有什麼精銳軍人的鋒芒。
為他領路的,則是一名名為阿里的印度皇帝侍從親隨。
按照向雨全的理解,就是皇帝身邊的大內總管。
雖不一定準確,但應該是大差不差!
“向先生請這邊來,皇帝陛下與諸位起義軍的領袖已經在宮內等您了。”
阿里滿臉諂媚笑容的開口說道。
如今,印度發動起義,想要擺脫英國的殖民通知,所面臨的壓力非常大。
他們迫切的需要得來外力的支援,來分擔自己身上的壓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向雨全這位從大唐而來的使者,自然態度會很端正。
向雨全也是和煦的笑著,用英文作答。
“如此的話,便有勞閣下了。”
英國在印度殖民通知這麼長時間,英語基本上已經成了印度高層的通用語言。
所以,向雨全同他們溝通時,用的自然也是英語。
只是,印度人的英語口音實在太明顯,聽的向雨全頭疼。
很快,向雨全便被阿里帶到了一間宮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