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京城中的談判進行,幾方來回拉扯,大唐提出的條件,被透過電報往歐洲本土送去。
不同於架設跨跨海電纜,成本極高,且技術要求也相對較高。
在陸地上架設電報線的成本和風險都是可控的。
是故,大唐已經在全國範圍內,架設了一張連通各州府,省會城市的電報網。
英國人在傳信時,先是借用大唐的電報,將訊息從京城發往雲南昆明。
而後,又借道緬甸,發往孟加拉和印度,再由印度向英國本土轉送。
嗯,此時的緬甸同樣也通了電報。
其實一開始,緬甸國王對電報網的搭設是不同意的,因為他不想出這筆錢,也怕境外勢力會藉此向緬甸滲透。
但在這件事情上,大唐和英國難得的達成了統一意見。
大唐和英國雙方一起向緬甸施壓,唐軍在雲南邊境演武閱兵,英國艦隊航行於緬甸外海,最終打通了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電報網。
至於說連通印度和歐洲的電報,此時也已經修通了。
歷史上,印度方面五月中旬爆發大起義,至六月初,倫敦便已經接到訊息,並開始做出準備鎮壓叛亂的決定。
如果連通歐洲和印度的電報沒有修通,倫敦方面不可能這麼快得到訊息。
就算沒有全通,應該也通了大半。
最多是某些部分還需要人為傳信!
而沙俄方面,則也是借用大唐的電報網,透過緬甸,印度這條線,往歐洲傳信。
怎麼說呢,雖然現在印度是英國的地盤。
但沙俄同樣沒少透過中亞,向印度進行滲透。
多了不敢說,但借印度的電報網傳個訊息還是可以做到的。
……
倫敦!
白金漢宮!
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正在同首相帕麥斯頓勳爵議事。
“首相閣下,我聽說印度方面爆發了起義,這點是真的嗎?”
維多利亞女王那張以往滿是自信鋒芒的臉,如今難得的有些憂色。
順風順水了一輩子的她,難得的感到有些被動。
原因無他,印度對英國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
帕麥斯頓聞言,點點頭說道。
“是的女王陛下,這雖然是個不幸的訊息,但確實為真。”
“愚蠢的印度人選擇了背叛大英,成為大英的敵人!”
維多利亞緩緩吐出一口濁氣,豐滿的胸口微微起伏,繼而開口詢問道。
“那麼,尊敬的首相閣下以為我大英接下來該怎麼處理克里米亞戰局?”
維多利亞知道,印度的叛亂,是肯定要鎮壓的。
但問題是,克里米亞那邊怎麼辦?
隨著英法和沙俄在克里米亞層層加碼,如今的克里米亞,匯聚了英國的大半精銳。
甚至誇張一點說,英國幾乎將全部能調動的精銳兵馬,都調去了克里米亞參戰。
如今印度出事,英國即便想要出兵平叛,也抽調不出軍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