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災區中已經出現了疫病的苗頭,我軍著手賑災時,要儘快將疫病給壓下去,決不能讓瘟疫大範圍蔓延。”
清廷炸黃河大堤的時間是七月初。
雖然李奕在得到訊息後,第一時間便帶人緊趕慢趕帶人往北打。
但等他抵達災區時,時間已經到了九月初。
距離災難爆發已經差不多過去了兩個多月!
正因為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是故,賑災過程中最為複雜的搜救工作,已經不需再去做,且水患也大致平息。
最起碼洪水是退了!
且兩個月的時間過去,能救的百姓自己也就救了,救不了的,如今估計差不多都已經爛沒了。
大唐這次賑災,說白了其實也就是施粥,給災民一口飯吃,讓人能活下來。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奕這才提醒唐軍上下要注意疫病。
大災之後往往有大疫。
而疫病的來源也很簡單,腐爛的屍體。
大災往往會死人,死很多人,死的人多了,屍體來不及收斂,就會腐爛。
腐爛的屍體,就是最大的疫病來源。
這次同樣如此,黃河改道,沿岸死傷百姓何止萬數?
少說也得有幾十上百萬,甚至更多。
這麼多的屍體,壓根來不及去妥善收斂,再加上天災爆發時正值盛夏,還是水災,災區的自然環境正好是溫暖潮溼,實打實的疫病滋生土壤。
如果不注意防疫,極有可能會使得瘟疫擴散開來,這可絕非什麼好事。
吩咐完這些,李奕又開始著手吩咐起了軍事上的事情。
唐軍此次北伐,雖主要目的是賑災。
但卻不能真的只是賑災。
為了防備清軍趁著唐軍著手賑災之際,南下突襲,李奕必須得提前有所安排才行。
對此,李奕做出的安排是,唐軍派兵前出至黃河北岸,分別在直隸的大名府,山東的臨清州,德州,武定府等山東和直隸交界的州府各自駐紮了一個旅的兵力,用於防備北面的清軍。
再然後,李奕還在稍後面些的濟南府駐紮了一個步兵師的機動兵力,用於隨時增援前線。
除此之外,李奕還派遣唐軍的海軍艦隊入渤海灣,襲擾天津府,攻佔大沽口,藉此來鉗制京城清軍不敢南下。
為唐軍在山東救災爭取時間!
……
坐在軍帳內,看著各方送來的賑災報告,李奕愁眉不展。
此次黃河決口,水淹河南的開封府,直隸的大名府,改道的黃河經由山東的曹州,兗州,泰安,濟南,武定等州府入海,所過之處,十餘個州府化為一片澤國。
根據各州府送上來的詳細報告綜合統計。
此次水災,直接或間接波及人數高達一千二百餘萬人。
光是在水災中直接淹死的,便有近百萬人。
隨後,在大唐開始賑災之前,因為瘟疫,飢餓,傷病等原因直接或間接斃命的人數,也達到了小二百萬人。
兩者相加就是三百萬人。
資料可謂是觸目驚心!
但更嚴重的問題是,糧食問題!
哪怕是刨除已經死去的三百萬人,現如今的災民最少也還有九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