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旁的長孫娉婷,也早已兩眼噙淚,激動地說不出話來。
長孫娉婷比秦懷玉更懂得後續功法的重要性,她本身就是名門出身,身懷絕學,更聽說過為了一本武學秘籍同門相殘的事情。
不過,與李治此刻給出的“五禽戲”一比,似乎自己門派中,最高深的武學在“五禽戲”面前,也顯得不過爾爾了。
……
隆冬時節,天降大雪。
在洛陽郊外轉悠了一整天的李治,天色慾晚的時候,他們一行三人來到了洛水旁的“洛神廟”。
如今的“洛神廟”,與半年之前相比,已經有了天壤之別。
李治感念自己在“洛神廟”中的奇遇,又對那位傳說中的洛神欽佩不已,就藉著大量流民入洛陽的機會,以“以工代賑”的方式,重修了這座“洛神廟”。
說是重修,其實跟完全新建也差不多。
如今儲存下來的,除了原來“洛神廟”所在的地皮,就只有“洛神殿”中那座洛神娘娘的塑像了。
重修之後,“洛神廟”分為前後兩進院落。
第一進院落,正中還是“洛神殿”,供奉著洛神娘娘的塑像,左右卻更增加了一間配殿,而後院則是用來住人的。
李治自然不便在此居住,特意從洛陽的道觀中,請了一位道長,帶著他的兩名小道童。
還是孫思邈親自推薦的,其人也精通岐黃之術,在洛陽周邊小有名氣。
“洛神廟”和“洛神殿”的匾額,都是李治大筆一揮寫就的,一手瀟灑的“柳體”——也許今後應該被叫做“李體”了——讓人看著賞心悅目。
更有他金丹境界的加持,字字浩然正氣,掛在那裡就能正清遠近、諸邪辟易。
而在“洛神廟”的另一則,李治還特意讓人修建了一套院子,小院不大,也是兩進,各有三五間瓦房。
背靠洛水,院中種有松竹,尚有移植過來的兩株紅梅,題名“碧洛居”。
建成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李治偶爾也會來此小住,留有幾名護衛照看著,兼顧著一旁的“洛神廟”。
今日,李治三人又一次來到“碧洛居”,秦懷玉的馬匹上,還帶著兩隻肥碩的兔子和兩隻山雞。
雖然他們如今的境界,根本就無需這些食物來充飢,畢竟多少年都這樣過來了,還是捨不得那份口舌之慾。
“九公子,您到房中稍待,我馬上就把這兔子和山雞給炮製出來——”
跟了李治半年多,秦懷玉不光功夫和境界增加不少,連伺弄伙食的水平也長進了。
倒是心靈手巧的長孫娉婷,始終學不會廚房那一套勾當,李治戲言她就是一個有口福之人,不必自己親自下廚。
少時,碗盞杯盤,燉雞烤兔,紅泥火爐,透香燒酒。
“九公子,奔波了一天,喝杯酒暖一暖吧,來,我敬您——”
秦懷玉給李治和自己各滿了一杯,長孫娉婷卻倒了杯熱茶,在另一側相陪。
出門在外,三人也沒有那麼多的規矩,完全就像朋友一樣圍席而坐。
“哈哈哈,晚來天已雪,能飲一杯無?山野之人途徑於此,不知此間主人,可否容老朽進去飲上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