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目睹永生難忘的絕景而晝夜顛倒,周長風現在毫無睡意。
閒著也是閒著,他乾脆讓侍從拿來了幾張便箋,撰寫起了野戰條件下核防護應對措施的草稿。
然而這時候又有人來通知,說是皇帝令他過去有事要談。
進車廂穿過隔間,只見面無表情的朱泠婧端坐著,用很正式的語氣不鹹不淡地說:「同你爭辯得忘了正事。關於核子炸彈應用辦法,你還跟之前看法一致?」
原子彈該怎麼用?大明上層知情者早就對此展開過討論。
幾位首席科學家不願意見到這種毀滅性武器用於實戰,經過好言勸說,他們有所退讓——接受用於實戰,但仍然認為用於攻擊城市是殘暴的。
毫無疑問,他們的意見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至於朝廷和軍部大員,目前認可度最高的第一目標是澳洲首都堪培拉,周長風和朱泠婧也一致認同。
最大優點是安全,己方在澳洲佔據制空權,不用擔心敵方攔截而損失珍貴的原子彈。
其次還具有強烈的針對性意義,核攻擊非首都城市的威懾不足,平民傷亡觸動不了權貴老爺們
,而堪培拉作為政治中心,雲集聯邦政府機構和眾多老爺們,那可就不一樣了。
「一個月內能準備好兩顆,第二顆該用在哪也要早做決定。」朱泠婧說。
周長風之前希望核攻擊巴拿馬運河,透過破壞船閘來嚴重阻礙美軍的戰略調遣,由遠洋潛艇攜帶袖珍潛艇理論上可以做到。
他沉吟道:「巴拿馬方案理論上可行,但是風險太大,潛艇很有可能被發現擊沉,而且巴拿馬運河靠近太平洋這邊的船閘捱得很遠,搞不好只能破壞一個船閘,所以還是算了。」
「那便丟去瓦胡島吧。」
「不合適,威力不夠大,這個東西看著嚇人但是也沒法瞬間毀滅野戰部隊的。最重要的是我軍只有三條小路能進攻,施展不開,炸完以後也沒法趁勢大舉反攻,浪費。」
「這樣啊……」朱泠婧若有所思,躊躇著問:「先留著第二顆,假如敵我艦隊決戰,可以扔去敵艦隊,這樣如何?」
「這個確實可以,陛下英明神武。」周長風讚許道。
「呵,那是自然。」
兩天之後,火車抵京。
經過技術人員連夜奮鬥,高速攝影機拍攝下的畫面也陸續沖洗完畢,物理學家和爆炸物專家對之進行了仔細分析。
起爆前十五秒發射的四枚發煙火箭拖拽出四根白色煙柱,它們是至關重要的參照物。
由於這個年代科技水平不足,無法透過常規手段精確測算爆炸當量,聰明的科學家另闢蹊徑利用了一些東西當作輔助。
具體來說,爆炸當量的關鍵測算指標是「衝擊波外緣震波鋒的移動速度」,但是很難以肉眼觀測,即使是高速攝影機也不易分辨。
這時候筆直的煙柱就起作用了,當核爆衝擊波掠過時,震波鋒前後的空氣密度是不一樣的,這便會形成光學折射現象——前邊密度低、後邊密度高,煙柱因此在視覺上呈現出折斷的樣子,類似於筷子放進水碗看上去像是斷開了。
【配圖】
經過粗略估算和冗長複雜的計算,研發團隊呈遞了正式報告——八卦爐的實際威力以黃色炸藥來衡量約合1.9萬噸,利用率20.5%,遠超預期的1萬噸當量。
聞訊,周長風很敷衍的假笑跟眾人一起慶賀了幾句,嘀咕道:「差不多,早期鈽彈也就這樣了……」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