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旨在強迫德社介入沙俄內戰,分散其力量,牽制在“爛地千里”的廣袤東歐。
美軍陸續將新組建的第9集團軍透過波羅的海航線部署到了摩爾曼斯克,下轄8個步兵師和3個裝甲師,總兵力25萬人;英軍則部署了第30軍,下轄2個步兵師和1個裝甲師,總兵力6萬人。
德軍在此期間全力攔截,擊沉十多艘貨輪,導致英美干涉軍損失了不少人員和裝備。
不過,英美干涉軍仍決心遵循兵貴神速的道理,準備向聖彼得堡發動攻勢,引領俄羅斯國民共和軍收復這座意義非凡的城市。
一旦在遼闊平原進行戰役,戰爭的烈度必定直線上升。
在伊比利亞半島和亞平寧半島的山區拉鋸戰可能一年到頭也就傷亡十幾萬,然而在平原地區作戰,這或許只是幾天的損失而已。
當今水平的美國人有能力在東歐平原和德國人叫板嗎?答案顯而易見。周長風對此深信不疑。
次日。
返回京城以後,他在大都督府聽取了關於推演的報告。
“……德軍完全能向沙俄境地派遣重兵集團,一個半月內到位百萬大軍,後續增援無窮無盡。斯洛伐克與匈牙利也可派兵助戰,規模可達三十萬。”
“於德人而言,比較棘手的是時候不好。現今正是冬去春來,氣溫回暖以後積雪消融,土地泥濘不堪,這肯定要大大限制其裝甲部隊行動。”
“英美兩軍倒可穩紮穩打,自北往南威脅聖彼得堡,對其形成半包圍之勢,集中優勢兵力在個別地段開啟突破口,而北線的百萬國民軍能幫忙維持戰線,牽制對方。”
“推演表明,時間最關鍵,德軍若能在三月中旬之前部分到位、實施突破,那麼便可遏止英美之企圖,迫使他們轉入防守。”
“若(德軍)未能及時到位,英美兩軍便可穩固其側翼,建立深遠縱深層級的防線,受泥濘制約,德軍狀況也被樂觀,恐怕難以達成縱深突破,會被牽制住。”
聽完結論,周長風負手而立,原地踱步、轉悠了幾圈。
他沉吟少頃,說道:“這確實是個問題,無法達成迅速突破的話,聖彼得堡南線(對英美)就不構成威脅了。我有種預感,雙方怕是要圍繞聖彼得堡爭奪很久,指不定還要進城打巷戰。”
對歐洲戰局跟進了解後,重頭戲還是來到了大明的主場。
大明海軍艦隊主力圓滿配合完成了對阿留申群島的遠征,接下來就要返回珍珠港稍作休整,準備參與即將到來的毛伊島登陸行動。
他們只能分出一支規模有限的偏師,連帶上本土修復完成的紫微左垣號和一些預備隊,可以執行一項其它任務。
分歧也因此產生,接下來該選擇哪項任務?
從澳洲西部黑德蘭港起飛的美澳重型轟炸機還在孜孜不倦的轟炸舊港和巴厘巴板油田,人人慾除之而後快。
有人提議派出一支分遣艦隊,揮師澳洲以西海域,南下進抵黑德蘭港,搗巢掃穴,消滅這個戰略轟炸出發基地。
另一邊,塔拉瓦環礁被美軍奪回,美澳航線的後半段得以恢復,預計會有眾多商船隊為澳大利亞送去各種物資。
反撲吉爾伯特群島,奪回英勇忠魂繚繞的塔拉瓦環礁,再次切斷美澳航線,從軍事和政治上來看都很具意義。
“哦?這倒是挺兩難的。”
周長風站在寬幅大地圖前,目光在兩個地點之間來回跳動。
空軍處同知蔣加沛也在這廳堂中,剛才的議論結束後,大家現在都沒說話。
“我傾向於先打這個黑德蘭港,消除遠端空襲對油田的摧殘。”周長風轉身看向眾人,右手則拿著木棒指向澳洲西部,“在打別人之前先不被打才是王道。”
“是該這樣,我贊同。”蔣加沛第一個表示支援。
從純粹的軍事角度來看,瓦解敵人的戰略轟炸能力無疑是優先選擇。
不過最終該如何行動,皇帝的意見仍然很關鍵。
大家似乎都忽略了這一茬,因為一直以來朱泠婧很信任大都督府的決策,在問明緣由之後幾乎不會強行干涉。
這一天入夜,廣州外海……
月上柳梢頭,廣州城區高樓大廈燈火輝煌,繁星和皓月倒映在海面上,波光燦燦。
一艘懸掛著海軍旗的潛艇正在緩緩航行,潛艇兵們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之情,已經紛紛跑了出來,或站或坐在潛艇甲板上。
大半個月的航行後,從貝蒂歐島啟程返回本土的穀雨乙七號終於來到了期盼已久的故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