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防哈雷瓦地區的美軍第9師剩下的所有部隊,包括第47步兵團、第34炮兵營、第84炮兵營、第15工兵營等等,總兵力約五千人。
重武器因為明軍的空襲有所損失,現有10門155㎜榴彈炮、11門105㎜榴彈炮、24輛M2A1半履帶車仍可使用。
第9步兵師可以說是老倒黴蛋了,年初陸戰一旅在瓜島鏖戰之時,那個第39團級戰鬥隊便是該師抽調組建的,最後落得幾乎全軍覆滅的下場,現在少量殘兵敗將還在瓜島東南部叢林靠著空投補給苟延殘喘。
五月份明軍登陸考愛島時,守島美軍便是該師第60步兵團和第60野戰炮兵營。他們無力抵抗大舉進攻的明軍,節節敗退,試圖堅守卡威基尼山防線,最後也同樣被全殲。
先後折損了兩個步兵團和兩個炮兵營,倒黴的第9步兵師現在剩下的部隊雖然看上去有五、六千人,其實裡邊包含了不少師一級的勤務人員,作戰力量只相當於一個加強團。
師長雅各佈德弗斯准將只能感嘆世事無常,自己的部下就這樣被拆散了一個接一個的覆滅。
雅各布准將是典型的學院派將領,缺少實戰經驗,他在西點軍校畢業以後一直在熬資歷,也完成了利文沃思堡參謀學院的學業。去年大戰爆發以後,大規模擴軍使得眾多軍官原地昇天,雅各布由上校晉升准將,並擔負第9師師長。
滑稽的是,第9師都已經摺損了半數部隊,可身為師長的雅各布准將卻一次都沒有指揮過戰鬥——他一直和師部待在瓦胡島。
不過作為一名合格的將領,雅各布准將的理論水平還是過關的,他很好的總結了此前明軍進攻、美軍防守的一系列戰鬥,因地制宜的制訂了完整的阻擊計劃。
殲敵於灘頭是不切實際的,不但徒勞無功,還會因為敵人的海空火力打擊損失慘重。
上個月,太微左垣號的機隊奇襲瓦胡島的途中,飛行員們瞧見了陸地上連綿不絕的大量工事,還擔心將來地面部隊登陸奪島時會不會因此吃虧。
事實也確實如此,哈雷瓦地區縱深構築有充足且堅固的野戰工事和半永久工事相結合的四道防線,防禦縱深約十三公里,雅各布准將自認為做了充足的準備與來犯之敵打一場持久戰、消耗戰。
一些樂觀的人甚至在軍官俱樂部中放出豪言——他們已經把防線修建得極為周密,中國人如果正面進攻,那麼哈雷瓦就會成為夏威夷的索姆河!
7月23日下午14:30,瓢潑大雨終於減小了,變成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一個營又一個營的明軍順利上岸,幾架三七式艦驅從北落師門號輕型航母滑跑升空,盤旋在天上負責警戒。
登陸艇來不停歇的往返於貨輪、登陸艦和灘頭之間,將大批重武器和補給品運送上岸。
每分鐘都有從陸地深處射來的炮彈落在海灘上爆炸,有75㎜的、有105㎜的、有155㎜的……
士兵們已經習慣了在敵人的炮火下繼續作業,不再像幾個小時前那樣慌慌張張的尋找掩護,秩序井然。
“甲一甲二怎麼樣了?”
“回告總兵官,五團各營現在已經全部上陸,團部、炮營還在下船,估計兩刻鐘就能成。”
“可以啊。”周長風有些意外,驚喜的稱讚了一句。
所謂的“炮營”其實指的是重火器營,這是步兵團編制下的單位,陸戰隊也基本一致,包括戰防炮隊、重迫擊炮隊、步兵炮(輪式突擊炮)隊、防空隊。
就營團級火力來說,明軍相較於西方列強軍隊還要略高一些。不過明軍步兵師因為編制中不含6英寸(152㎜)級別榴彈炮,所以如果沒有得到野戰重炮旅的臨戰配屬,那麼會明顯處於劣勢。
陸戰三旅五團由於總人數較少,最早完成全體上岸。
乙一灘和乙二灘的效率則要低不少,陸軍畢竟是陸軍,還是難以在搶灘登陸這件事上趕超專業的海軍陸戰隊。
當天傍晚,十七師四十九團和五〇團均已上岸,山炮團也開始卸下。
透過薄紗似的細雨看去,一門門榴彈炮被卡車拖曳著前進、一輛輛輪式突擊炮緩緩駛上灘頭,人員與裝備源源不斷登上灘頭陣地,氣勢恢宏。
野戰重炮二旅是在次日才獲准運送上岸的,笨重的144㎜榴彈炮和112㎜加農炮在運送時很麻煩,需要專用的履帶式牽引車,乃至還要加固一下卸貨地。
就在昨天夜裡,北邊的陸戰三旅和南邊的十七師都向縱深派出了偵察小組和巡邏隊,嘗試獲取一些直接情報。
有的隊伍無功而返、有的隊伍音信全無,不過天亮之前還是有一個四人偵察小組返回了十七師的前沿陣地,帶回了兩個帆布包。
他們彙報的戰果是襲擊了一個去上廁所的美軍軍官,本來嘗試捉活的,可是對方反抗劇烈,只能幹掉了。
兩個包都是美軍制式防水帆布包,一個是裝地圖的、一個是裝筆記本和備忘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