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自東北向西南綿延八百餘里,橫跨幷州、冀州、司隸等數州之地。
故此,太行山也成為了河內郡與河東郡,以及河南尹與弘農郡的交接線。
在這條以山嶺坐落的交接線上,由北向南分別建立了三道險關,成為了關中的東部門戶。
這三道險關,分別是箕關、函谷關、陸渾關。
太行山乃是東北向西南走向,黃河卻是由西向東走向,兩者交匯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彎曲的‘十’字,將司隸東部分成了四個郡城。
而這個‘十’交匯點的最中心,黃河水流卻十分湍急,河道也變得極為狹小,行船非常不易。
華夏地勢,由西向東呈三段階梯狀,地勢越來越低,太行山脈就是一段階梯。
過了這個階梯往東,就是黃河的中下游,中下游行船雖然不易,卻也難不到東吳水軍。
只不過這道階梯,如今卻成了東吳水軍難以逾越的關卡。
當初,甘寧傾盡關中全力,在黃河之中摸索了許久,這才找出了一條航道,可以使得關中水軍在其中穿行。
饒是如此,還必須有熟悉河段的本地水軍士卒駕船,才有可能有驚無險的渡過這個河段。
東吳水軍雖然摸索了一年,期間毀掉許多戰船,仍舊未能將這條險峻的河道,完全摸索清楚。
“踏踏踏!”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響起,張遼率領三千騎兵,在河道附近奔行。
在其身旁,跟著一位年輕人,正是鄧艾。
鄧艾跟隨趙雲歷練一年之後,又被陳旭將其派到了張遼身旁,希望鄧艾能夠取二人之長,最終蛻變成為一代名將。
鄧艾也不辱使命,他在軍旅的這段時間,幾乎每日都在成長著,張遼也對鄧艾讚不絕口。
如今的鄧艾,說話雖然語速很慢,卻也不像以前那麼結巴了。
“將軍,天色已晚,我們應該回到營寨之中休息了。”
兩人在太行山以西,黃河以北每日巡查,就是為了防備東吳水軍,沿著黃河逆流而上,而後在黃河北岸登陸,繼而前去攻打箕關。
箕關雖然有郝昭駐守,看起來固若金湯,可是如果聯軍利用黃河繞過太行山,兩面夾擊箕關,此關必破。
故此,陳旭才會派遣張遼、鄧艾,每日在黃河河畔巡視,一旦看到東吳水軍僥倖靠岸,當即率軍絞殺。
事實上,不止是黃河北岸,黃河南岸也有趙雲率領騎兵巡視。
一年時間以來,由於這條河段的險峻,東吳水軍雖然未能大規模登陸,仍舊有零星的聯軍士卒,渡過了那條河段,想要登岸探查關中軍虛實。
只不過,關中軍在這條河段兩畔,視野開闊的地方,都建立了烽火臺。
一旦看到東吳戰船過來,就會點起烽火,趙雲、張遼自然會尋機絞殺敵軍。
河道之上,只要有了防備,戰船除了在晚上,根本不可能隱藏蹤跡。
只不過,這條河段實在太難行船了。
特別是在東吳水軍,並不熟悉這條河段,並且還是逆流而上的時候,更是如此。
哪怕是在白天,東吳水軍逆流而上,都會遇到很多危險,晚上更不可能行船了。
故此,他們想要藉助夜晚昏暗的天色,躲過烽火臺上哨兵的觀察,也絕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