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也不想袁紹領兵南下,這才出聲附和道:“正南之言大善,若為民生凋零的豫州,而失去富庶的冀州,豈非因小失大?”
“陳文昭擊敗袁公路,退回關中以後。曹孟德、劉玄德、孫伯符處都派遣了天子,唯有主公沒有得到封賞。”
“劉玄德、孫伯符接到詔書以後,都起兵攻打主公;想那曹孟德,也一定得到了陳文昭的示意。”
“假如曹孟德亦是出兵兗州,後果將不堪設想。”
沮授的一番話,使得袁紹渾身上下冷汗淋漓。若果真如他所言,曹操亦在此時橫插一腳,後果將不堪設想。
袁紹穩了穩心神,強作鎮定的說道:“不可能,吾與孟德自幼交好,孟德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落井下石。”
審配卻是大聲說道:“主公,如今亂象已顯,諸侯並起。曹孟德乃當世梟雄,又豈會因為因為以往的情誼,而優柔寡斷?”
袁紹心中一震,急忙說道:“若果真這樣,卻該如何是好?”
審配趁勢說道:“主公可捨棄豫州,收縮兵力防守兗州、冀州。”
“如此一來,劉玄德沒有藉口再進攻主公,孫伯符又不與主公接壤,無法再與主公交戰。”
沮授亦是說道:“主公還可派遣使者於陳文昭處,斥其不遵盟約,趁機探其口風;另派使者出使徐州,拉攏曹孟德,以安其心。”
袁紹聞言大喜過望,當即說道:“就依正南、公與之言。”
郭圖等人正要勸阻止袁紹,就聽見他已經採納了沮授兩人的計策,當即不再開口。
他們知道,袁紹雖然耳根子軟,有些優柔寡斷。然而一旦決定了某件事情,就很難再勸動他。
強行勸諫,也只會引得袁紹心懷不滿。
見大局已定,沮授再獻一策:“吾有一計,不僅可以確保劉玄德,不會再出兵攻打主公。還能讓其與孫伯符相互爭鬥。”
袁紹急忙問道:“公與有何妙計?”
沮授道:“劉玄德乃朝廷親封的豫州牧,一直都想要掌控整個豫州。主公既然已經下定決心退出豫州,何不將豫州之地拱手讓給劉玄德?”
袁紹聞言,不悅的說道:“大耳兒興兵犯我城池,難道我還要主動過去討好他?”
沮授搖頭道:“非也。劉備正是仗著自己豫州牧的頭銜,這才有藉口攻打主公。”
“主公將豫州之地拱手相讓,不僅可以使得劉玄德承主公人情,還可以向天下人展示主公對於大漢的忠誠。”
袁紹聞言,心中一動。
沮授雖然沒有將話說得非常明白,他卻已經領會了其中的意思。
天子親封劉備為豫州牧,但是大半個豫州卻被袁紹佔領。假如袁紹,主動將豫州郡縣交還給劉備,表示自己擁護天子的決定。
如此一來,就可以向天下人展示,袁紹對於大漢的忠誠。由於袁術稱帝,而給他帶來的不好影響,也會大大降低。
沮授仍不罷休,繼續說道:“主公如此行事,還有另外一個天大的好處?”
袁紹問道:“是何好處?”
沮授微微一笑,侃侃而談:“主公試想一下,孫伯符領兵攻打汝南,所圖者為何?”
袁紹想都沒想,直接答道:“汝南乃豫州大郡,又與揚州相鄰。孫策小兒肯定是想奪取汝南,擴充自己的勢力。”
沮授繼續問道:“假如孫策耗費許多錢糧、兵馬,最後卻為他人添做嫁衣,卻會如何?”
袁紹愣了一下,細細思量一番,這才恍然大悟的說道:“若是吾將汝南拱手讓給劉備,孫策必定心中不忿,起兵攻打劉備。”
沮授大笑兩聲,說道:“正是如此!”
“劉備若是與孫策交戰,陳文昭再無爪牙相助矣。縱然他盡起大軍攻打冀州,主公亦毫不懼之。”
袁紹聞言大喜過望,說道:“就依公與之言行事。”
既然已經有了決意,本初當即派人飛報張郃,交代一應事宜。與此同時,還派遣了三路使者,分別奔赴陳旭、曹操、劉備處。
曹操接到袁紹的使者以後,當即熱情相迎。
使者先是表達了袁紹的善意,而後又質問曹操,是否有意攻打兗州。
曹操當然是矢口否認,並且再三強調自己唯袁紹馬首是瞻,絕對不會背棄盟約。
使者得到想要的答覆以後,當即大喜過望,連夜辭別曹操,前去向袁紹彙報這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