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因玄武門的事,心裡愧疚難安,下意識的就開始逃避關於李建成和李元吉家的一切。
像鄭氏和楊氏,她心裡明明很掛念擔心,卻不敢打聽半句關於她們的訊息,生怕聽到她們的訊息,自己就會被內心的愧疚淹沒。
深知這一點的李世民更是循循告誡自己和長孫身邊的人,不允許他們在長孫面前提任何關於鄭氏和楊氏的事。
玄武門事變之後,妻子差點一睡不醒的事成了李世民心頭一個去不掉的結,他一點也不想再次體驗那種即將失去執愛的感覺。
他並非寡情之人,在殺死建成和元吉後,又立即下令誅殺他們的兒子,是不希望這份仇怨沒完沒了的持續下去。
建成和元吉的兒子只要活著,即便他們長大之後沒有造反報仇之心,可那些別有用心之人的卻不會放過他們,此乃帝王之家的無奈和悲哀。
至於鄭氏、楊氏,和她們的女兒,李世民並無趕盡殺絕的意思,他將她們幽禁在長樂門,除了沒有自由之外,一應衣食住行,並不曾有過半分克扣。
有專門的太監、宮女和嬤嬤在那裡服侍她們,當然,她們在裡面的一舉一動,李世民也瞭若指掌。
比如鄭氏時常發脾氣,砸東西,咒罵自己夫婦,這些他都知道。
不過他不在意,換了他和鄭氏易地而處,多半也會怨憤難安,時刻恨不得手刃仇人而快之,殺夫殺子之仇,豈能輕易忘懷?
讓他意外的是弟媳楊氏的表現,對楊氏,李世民沒什麼大印像,他一共只見過楊氏幾面,唯一感受就是她長了一雙很好的眼睛。
那雙眼睛非常的澄淨明亮,就像觀音婢還是少女時代的眼睛,看上去令人非常的舒服。
如今看來,她不僅有一雙長得像妻子的眼睛,只怕性情也有幾分相似,換觀音婢與她們易地而處,觀音婢的選擇多半也會和楊氏一樣的應對方式。
不是心裡完全沒有怨憤,只不過她性情生來通透,深知成王敗寇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在明知發脾氣耍潑沒有任何作用的時候,她會選擇更體面從容的心態去面對一切。
楊珪娘自是不知道自己的這份隨遇而安和淡然,竟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當然,這是後話,現在李世民最多也就是對她的為人和表現有些驚訝罷了。
不說鄭氏和楊氏的心事,但說長孫皇后祭完蠶桑禮後,大半的心力都投到教育兒女身上去了。
女兒麗質已經五歲了,正是調皮的年紀,長孫經常被小丫頭折騰得啼笑皆非。
除了這個女兒之外,最近太子李承乾和李泰之間的較量爭鋒也頗讓她頭疼。
李承乾已滿九週歲,虛歲十歲,去年立為太子後,已遷入東宮。
只不過現李世民辦公居住的地方也是東宮的地盤,承乾被立為太子後雖住進了自己的宮殿,實際上和爹孃還是住在一個地方。
李泰已封了王,不過他還沒滿八週歲,還沒有自己的府邸,自然也是和李世民夫婦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