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為馬上帝王,登基不到一個月,就被敵人打上門來,逼著幾乎傾盡了國庫,才得保平安。
這種憋屈和恥辱讓他很長一段時間都寢食難安,雖有眾臣和妻子在一旁不斷開解,效果也不明顯。
渭水之盟結束,突厥大軍退去之後,他跑到宰馬歃血的拴馬樁邊站了許久,更用刀在上面刻了幾個字,用以時刻提醒自己,身為帝王,不能有片刻懈怠。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給自己招來千古罵名,渭水之盟對他而言,絕對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筆恥辱,若不能一血此恥,他將有可能被釘入歷史的恥辱柱。
他費了這麼多的周折才登上帝位,顯然不是為了遺臭萬年而來的,突厥退去之後,他加快了治理國家的腳步。
一邊秣兵歷馬,委任李靖練兵養馬,積蓄力量,準備報仇血恨。
一邊勸課農桑,頒佈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政令。
先於十月初八,封了嫡長子中山郡王李承乾為皇太子,十月二十五日,蕭蠫、陳叔達而治家不嚴,被御史參奏,被免職。
十一月初五,李世民為了節減開支,同時也為以後削爵做準備,屬先從自己家開刀,將李家沒有建立功勳的皇族郡王一律降為縣公。
此舉惹得李氏宗親極為不滿,不少人前來找太上皇李淵哭訴,李淵對此也頗為不滿,這些人當初都是他封的王,李世民此舉等於是打他的臉。
他將李世民召到面前,黑著臉責問:“皇兒,你登基不久,就拿宗親開刀,此舉是否有些不妥?要知道,我們能有今日,起事之初,我李家宗親幫了不少的忙。”
李世民理解父親的心情,耐著性子解釋:“父皇,現乃多事之秋,突厥一事,幾乎清空了我大唐府庫,而現在我朝爵位太多,分賜的田產財物無數,此事對國對民都大大不利。”
“可我李唐建國不久,那些憑著功勞受封的爵位,實在不好動,但是我們自己的宗人,沒有功勞的,卻受享王爵,卻是非常不妥。”
“我們起事之初,他們出了力不假,但現享縣爵的地位和俸祿,也足算對得起他們,最重要的是,兒子對待自己的宗親都如此,日後封爵的臣子中,若有人犯了事,兒子再要削他們的爵,他們也無話可說。”
李世民都把話說到這了,李淵肚子裡有再多的話也吐不出來,此事只能到此打住。
十二月十九日,太宗詢察記錄囚犯的罪狀,發現有冤錯過可能的案子,一律讓人重審重判。
年底,敕封第三子長沙郡王李恪晉封為漢王,宜陽郡王李泰封為楚王。
等過完年,時光的指標滑向公元627年的時候,時年正月初一,李世民更改年號,是為貞觀。
貞觀元年,燕地燕郡王羅藝,年前在長孫無忌的那張巧嘴之下,沒有與突厥裡應外合,幹出什麼謀反之事。
但突厥退去後,這傢伙不知是出於什麼心裡,開始不安分起來。
尤其是當他得知李世民幾乎是傾盡了國庫才讓突厥退兵,緊接著又拿宗親開刀的時候,生怕他要動自己,反意更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