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是小事。
按照正常標準,2000萬人一天要消耗4萬噸食物,就算按溫飽標準,日均消耗食物也高達16000噸。
當然,不是說加爾的2000萬人得由帝國軍隊養活。
只是,相對於本來就比較緊張的運力來說,每天增加數千噸的運送量,必然會增加後勤保障負擔。
關鍵還有,從戴蒙德港到加爾的公路只有一條,路況還非常糟糕。
哪怕把糧食運到了戴蒙德港,也未必能夠送到加爾。
為此,除了需要加大給養物資投送量,還必須調整作戰部署,把攻打坎寧港的作戰行動提前。
道理也很簡單,坎寧港距離加爾更近,交通也更加便捷。
在接下來的2天裡,陸戰隊除了加緊上岸,以及在戴蒙德港南面修建野戰機場,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之外,主要就是讓直升機轉移到岸上,依託正在修建的野戰機場,增強垂直空運力量的作戰效率。
攻打坎寧港依然以空中突擊為主。
在河網彌補的地區作戰,坦克等主戰裝備反到成了累贅。
帝國陸戰隊面對的問題,梵軍同樣逃不過。
不說別的,守衛戴蒙德港的梵軍就是步兵,別說是主戰坦克,連裝甲車都沒有。
要說的話,這也是丁鎮南敢於採用空中突擊戰術的關鍵原因。
在這2天裡面,支援陸戰隊作戰的第三十一特混艦隊並沒有離開,只是把炮口轉向了坎寧港。
在23日傍晚,準確說是日落前,梵羅空軍派出了數十架攻擊機發起反擊,試圖偷襲在近海支援陸戰隊的第三十一特混艦隊。為了避開預警機,攻擊機群不但全程超低空飛行,還保持了無線電靜默,並且突破了第三十一特混艦隊的外圍防空網,至少在發起攻擊之前沒有被預警機發現。只可惜,在進入孟灣之後,帶隊的飛行員把幾艘正在駛往戴蒙德港的貨輪當成了戰艦。接下來,20多架梵羅攻擊機一擁而上,用幾十枚炸彈把7艘大型貨輪炸了個底朝天。
其實,第三十一特混艦隊的一支擁有8艘驅逐艦的火力支援分隊,當時就在西南方向大約50千米外,而且8艘驅逐艦都在補充彈藥,不但沒有在戰備狀態,甚至連必要的警戒都沒有。
遭到突然襲擊,這8艘驅逐艦絕對是凶多吉少。
可惜的是,領隊的行員急於求成。
這也是帝國陸戰隊攻打戴蒙德港期間,梵羅空軍的絕唱,嚴格說來也是唯一的一次反擊行動。
此後,在帝國軍隊攻打加爾之前,梵羅空軍都再無表現。
要說的話,梵羅空軍已經拼盡了全力。
讓攻擊機掛著炸彈執行制海任務,對付擁有防空導彈的戰艦,更別說還要突破防空戰鬥機的攔截,本身就是瘋狂的舉動。這也反映出,梵羅空軍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離徹底喪失作戰能力也不遠了。
只是,梵羅空軍的反擊,確實產生了影響。
被炸沉的7艘貨輪,運載的全是作戰物資,其中1艘運載了差不多3萬噸糧食,還全是軍用給養。並不是罐頭食品,或者密封包裝的熟食,其實大部分都是按照軍方標準處理過的食材。
嚴格的說,軍用給養主要就是經過了初加工的食材。
在大規模戰爭,特別是正規軍參與的作戰行動,提供給前線官兵的肯定是在現場製作的新鮮食物。
至於廣為人知的軍用罐頭與袋裝熟食,主要提供給特種部隊,最多就用來應急。
只是,丁鎮南沒有因此推辭攻打坎寧港的作戰行動。
按重新擬定的計劃,在攻佔了坎寧港之後,才會加大給養物資的運送力度,因此就算少了幾萬噸食物,也可以在佔領坎寧港之後補充,沒有必要因為所遭受的損失就推遲攻打坎寧港的作戰行動。
其實,囤積在戴蒙德港的給養物資並不少,足夠支援陸戰隊去攻打坎寧港。
要說影響,也只是說在下一批物資運到前,提供給當地居民,尤其是附近農村裡的饑民的援助會減少。
捱餓的也是梵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