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逸放平心態,絲毫不影響參加考試的心情。文童生考試是陳清逸踏入文道的第一步。一但考取文童生,就可以獲得浩然正氣灌頂,從而正式踏入文道境界。
若是考取文童生案首,成為本屆文道考試天下第一名,就可以一舉成名天下知。文童生案首,可以自動成為聖前童生,獲得兩次浩然正氣灌頂。單單是浩然正氣量就是普通文童生的兩倍。
陳清逸同李夫子家人李夏來到文院,看到人山人海的人群,都是參加考試的學子和送行的家人。
陳清逸沒有向前,只是找了一個清靜的地方,等待考試的進行。這是陳清逸踏入文道的第一步,至關重要。
只等了片刻,就見到了正在人群中四處尋覓的蒼流星蒼流月兄弟。陳清逸趕緊伸手打了招呼,兩人也趕了過來相見,等待考試舉行的時間。
文廟的大門緩緩開啟,出來兩名帶文士冠的中年人,其中,一人朗聲道:大周帝國幽州濰府壽縣文童生考試,現在開始。請各位考生依次入場,只准攜帶必要的文房四寶,以及考試身份文碟。考試時間為兩個時辰,望各位考生認真考試。
說完,便宣佈甲字號考生入場,秩序井然有序的進行。不到一刻鐘,全部考生便都已經入場完成。
發放試卷,準備考試。在文院中不存在考試作弊的可能,時刻都有聖道巡視。
陳清逸進入單獨的考試房,只見考房長九尺,寬六尺。房屋內只有一桌一椅,接過試卷,陳清逸先放平心態。
安定一下心神,仔細閱讀一下試卷。確認無誤後,便研磨準備答卷。
童生考試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填空,取出聖道經典留白,這部分就是靠死記硬背。不到半個時辰,陳清逸就答完了。
第二部分是聖道典籍默寫,這一部分也是主要靠記憶,沒有多少難度,當然這是相對而言。陳清逸工整的默寫著聖道典籍,確保一字不差。這部分花了差不多一個時辰。
第三部分則是命題詩詞。這次命題詩詞則是立志。陳清逸記憶中的詩詞所藏極為豐富。當即書寫一首詩:
男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寫完這首詩,銀白色的浩然正氣直接從紙面傳出來。銀白色寶光四尺五,直接達到傳天下境界。
詩詞寶光有嚴格的劃分標準,一尺以下為出縣境界,一尺以上兩尺以下為達府境界,兩尺以上三尺以下為名州境界,三尺以上四尺以下為鎮國境界,四尺以上五尺以下為傳天下境界。
陳清逸的這首,是偉人年輕時的一首立志送別詩。流傳極廣,達到傳天下境界,陳清逸一點也不感到驚奇。隨著時間流傳,詩詞寶光還會逐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