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巴蜀本地製造的紙很容易漏墨,專用的宣紙又太貴。為了學著做便宜又好用的紙,宏明禪師在十五年前,便去徽州宣城的廣化寺掛單。
在宣紙的原產地,宏明禪師掛單之餘還在造紙坊裡做工。他這一做便是十年,對造紙的材質、工藝無一不精。學成之後,在五年前才返回開元寺。
宏明禪師回來後,曾在開元寺為當地的紙匠免費傳授宣紙技藝。但巴蜀的造紙術被世家壟斷,才傳授了三個月不到,就遭受了世家的打壓。
民亂後,有流民在各地寺廟中打砸,開元寺的和尚們全都還了俗。宏明禪師卻堅持留守,不幸的是被流民所傷,已經臥床半年了。”
甘明蘭:好慘一大師!
為了學一門手藝,用了十年時間。
結果,學成的手藝世家還不讓他免費傳授。
既然如此,只能便宜了她。
隨即,甘將軍寫了一封書信讓古千夫長帶了一隊人馬,給大師送去。
古千夫長:“”
總覺得他們將軍有些天真。
和尚不理俗事,且不喜金銀,什麼樣的條件能請動一個將死之人?
開元寺。
兩個不到十歲的小沙彌,正滿面愁容的給師傅煎藥。
他們是師傅在從宣州回巴蜀路上,撿到的孤兒。
早沒了家人。
師傅就是他們最後的親人。
眼下,兩個小沙彌心有慼慼焉:
小的問:
“師兄,師傅為什麼不願意去幫那個將軍造紙?”
大的答:
“因為師傅說他要葉落歸根,不想死在他鄉。”
小的眼淚汪汪:
“師傅一直都在喝藥的呀,怎麼喝了半年還不好?”
大的唉聲嘆氣:
“師傅被那些流民打斷了腿骨,聽說斷了的骨頭要用續骨膏才能好,鎮上大夫給開的這些湯藥是治不好骨頭的。只是以後,怕是這樣的湯藥也得沒喝了,聽說大夫全家要去錦官城開醫館。”
“哇那師傅怎麼辦?我不想師傅死!”
師弟終於沒能忍不住,咧嘴哭了起來。
師兄也是雙眼泛紅。
他也想哭,但不能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