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河以南地區從夏季到秋季,下個沒完沒了。
濁河以北,尤其是西北邊塞這等半草原半沙漠地帶,下雨的次數卻屈指可數。
春旱,牧草本就生長艱難。
夏日高溫,稀稀拉拉的草場又被曬死了大半。
秋天,一年當中最適合給羊群貼秋膘的季節。
如今別說貼秋膘了,往年繁茂的秋季牧場陸續傳來的訊息都不算好。
牧民們不得不重新尋找新牧場。
部落遷徙,勢在必行!
走之前。
離邊城最近的額濟納土爾扈特部落,打算幹一波大的!
二十幾歲的部落首領作為長子,上半年剛繼承了父親的遺產。
他急於向族人證明。
在他的領導下,額濟納土爾扈特部落的日子只會越過越好。
好日子嘛,好吃好喝是首要的!
他計劃帶人去懷慶府,搶上百十口大鐵鍋回來。
在元朝之前,蒙古韃靼人只會用陶瓷鍋具煮飯。
他們一年四季都需要跟著草場四處遊走,搬家過程中,陶鍋很容易因磕碰而碎裂。
入駐中原一百多年,自然就知道了中原鐵鍋的好!
鐵鍋不僅堅固耐摔,耐熱性較好。
在大鐵鍋裡熬製奶豆腐、奶皮和其它奶製品什麼的,簡直不要太好用了喲。
額濟納土爾扈特這種大部落,辛辛苦苦這麼多年,也才攢下了八口鐵鍋。
一百多戶牧民,一到飯點還得輪流使用。
使用頻率高了,鍋底的損耗就大。
鍋都補得看不出原來的面目了,還捨不得丟。
不是他們不想買新鐵鍋。
邶國北方的九個邊關重鎮,一年只互市一次。
鐵製品都是被朝廷嚴格管控的,數量有限。
價格就更不說了!
三四匹駿馬才能換到一口大鐵鍋。
韃靼人拿邶國的國策沒法子。
你們既然不樂意賣,那我們只好親自動手搶了!
年輕的首領還要去和附近的幾個部落的首領們,商量商量。
人多勢眾,相互照應才能事半功倍。
也沒費多少唇舌,幾個韃靼部落的首領就同意了!
大鐵鍋呢,哪個部落不缺貨?!
也就兩三天時間,五個部落就選出了八百多個巴特爾(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