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從陸路來的西域商人們,還往返於西京這條商道上。
西域各國與邶國最傳統的官方貿易形式為:“朝貢”與“回賜”。
最初一百多年,往來次數繁多,貢賜規模巨大。
但隨著邶國國力漸弱,這種官方貢賜形式大部分都取消了。
民間貿易仍舊持續著。
流放隊伍就在西京城外的驛站中,與一行西域商隊偶遇。
這是一支看上去很成熟的大型商隊,有一百餘人、兩百多匹駱駝。
驛站裡的驛丞,望著西域商人們那駱駝身上載著貨物的箱子,羨慕到口水直流:
“他們來的時候也帶了這麼多貨物,李氏商行做完這一樁買賣就夠吃三年的了!”
有個性子活潑的官差聞言接話道:
“驛丞大人,李氏商行還能與西域商人做買賣呀?都買些甚?賣些甚?”
官差這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模樣,成功取悅了驛丞。
他搖晃著腦袋,顯擺他的見識:“李氏商行自然是取得朝廷許可,才與西域商人通商的。
你問買甚啊?
西域諸國有好馬、駱駝、羊、玉璞、梧桐鹼、硫磺、速來蠻石、青鼠皮、貂鼠皮等等。
至於賣給西域行商的,好東西那就更多了!
什麼紵絲、青花瓷器、銅鐵器、印花布、緞絹、水銀、雨傘之類的。”
他沒有提茶葉,是因為茶葉還屬於邶國官方控制的貿易產品。
以茶換馬匹,年年都進行著。
提到賣去西域的好東西,驛丞還道:
“咱們邶國的錦緞絲帛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聽說運回西域的價格比在西京城能貴上十倍,甚至能當貨幣使呢。”
官差們聽了這話,與有榮焉。
豈料,那個離他們不遠的西域商人領隊,還是個漢語百事通。
他笑著衝大夥兒行了個拱手禮,帶著異域的腔呼叫漢語答道:
“非也,非也!東漢明帝時,西域的鄯善國就已有學會了栽桑養蠶。到了南北朝時期,天山以南的高昌、龜茲、疏勒也會紡織絲錦了。
昭武九姓中的安國也是絲綢的重要產區,在唐代,粟特人做織錦也十分有名。銷售範圍曾北達挪威,南至拜占庭,西達波斯。
隨後,唐朝的養蠶繅絲技術也傳入波斯、大食等國......”
眾人驚得下巴都快要掉地上了。
原來,桑蠶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走出了國門,走向了全世界!!!
西域商人接著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