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時(早上9::0)。
正是關中人吃早飯的時辰,炊煙寥寥。
這裡不比潼關古城,用一層黏土一層糯米漿夯出來的城牆結實。
從現狀來看,很明顯就是一個地震過後沒有被重建的小縣城。
整個縣城現有人口已是十不存一,呈衰敗狀。
待走在鄉間官道上,眾人在看到關中平原的黃土地時,皆沉默不語。
好半晌。
在前面領路的毛姓官差緩緩的給大家念著,他抄來的安西府相關資訊:
“萬昌四年九月初,興元府天降大雪,數尺深,莊稼全部凍死,興元府饑荒。
萬昌八年,濁河發大水改道,沖毀沿岸民居無數。
萬昌十年,安西府、延州府大旱,秋季莊稼顆粒無收。
萬昌十一年四月,興元府暴雨,漢江水漲,興元府、金州共計淹沒溺斃5000人。
萬昌十三年,岐州大旱,莊稼全乾死地裡,岐州境內能吃的草根樹皮全被饑民啃食殆盡。
萬昌十四年,三秦布政司全境大旱,再次絕產。當年冬,安西府澄城地震,傷亡數萬。
萬昌十五年,安西府大旱,數萬難民聚集於安西府府衙。
萬昌十九年,榆林、延綏兩衛接連八月下霜,即將成熟的莊稼全部凍死,顆粒無收。兩衛七成以上的軍戶餓死或逃亡。
萬昌二十三年,華縣地震,死傷人數十萬。據說,地震當日閃電如斗大,猛劈地面。
萬昌二十五年,榆林衛出現怪風,怪風拔起大樹並把人吹飛數里之外,莊稼遭殃。
萬昌三十年,安西府地震。
萬昌三十四年十二月,三秦布政司各地多地震。受禍人數,潼、蒲之死者什七,同、華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臨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
萬昌,是邶文帝的年號。
今年是萬昌三十七年!
也就是說,整個三秦之地十五年之內就經歷了三次大地震,還有餘震數十次。
其中,就屬三年前那一場全布政司範圍內的地震,規模最大,死亡人數最多!
眾人都被這片土地上的自然災難如此頻繁,給震麻了。
有幾個左氏族老很是困惑:
“不是說三秦之地是龍興之地麼?何該風調雨順,百八里沃土呀!”
“平原倒還都是大平原,但我管了一輩子的田莊,硬是沒有看出來這些黃土有多肥沃。只覺得稻田裡龜裂得厲害,稻穗也不夠大、不夠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