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機會,十年難得一遇。
他們得抓住時機發大財。
大地主們將所有的家丁、佃農們都叫來了家中。
糧食最多的兩家,還請來了忠威鏢局的所有鏢師。
本意是防著流民們趁火打劫。
但全部加起來才百十來號人,如何能與數千流民抗衡?
兩日時間不到,領頭大哥麾下就已經集結了五千多流民。
這些人。
上午去張地主家叩門討飯,下午又跑到趙地主家求留宿。
婦人和小孩們在地主家門口哭訴:哭自己的家園被洪水沖毀,田地絕產云云。
青壯們搬來了大石塊,一個個的摞起來。
然後站在石塊上,和圍牆內的地主家丁們打招呼,發出一陣陣的怪叫。
這種陣仗,誰家不憷?
家丁和請來的鏢師們向主家請罪,他們是真的攔不住。
攔不住,那就進來吧。
可五千多流民一頓飯就要吃掉,一千多斤糧食和幾百斤蔬菜肉類等。
三兩頓的還罷了。
流民們專挑那好說話的欺負。
伙食越好,去得越勤。
身家再厚的地主,也抗不住這般造啊!
直把整個陸山縣的地主們,折騰得苦不堪言。
最先鬆口的是張地主。
他同意以高出市場價三成的價格賣掉一百石小麥,換流民們再不去蹭飯。
高出市場價三成,還在興武縣流民們可接受的範圍內。
再多,他們也吃不起了!
才買過市場價兩成麥子的陸山縣流民們,可不是這麼想的。
他們還指望著人多,將市場價給打下來。
如何才能師出有名呢?
帶頭大哥新收的狗頭軍師,就出了一個好主意。
在甘明蘭等人吭哧吭哧揮著大鏟子,不停的炒著發芽小麥時。
一首民謠,在陸山縣的流民隊伍中傳唱著:
“洪水滔天白茫茫,百姓哭嚎無家當,
縣衙常平倉應開,救急糧米盼如光。
誰料倉中粒粒無,貪官汙吏心真毒,
糧入私囊換金銀,不顧民間生死途。
大地主們笑哈哈,囤積居奇待高價,
洪水過後民更苦,他們卻把黃金抓。
仁義道德拋腦後,為富不仁人人罵,
呼喚正義來歸位,懲治惡霸與奸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