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守難攻也不全是好!外敵進不來,你們茹州人出去也難啊!”
鍾老漢哈哈大笑:
“官爺此話一語中的,茹州歸陽南府管,每年收到秋稅糧都要往陽南府運,往返都要走上千里路!
咱們這地兒的民謠就有‘陽南送回糧,小孩會喊娘’的說法哩。”
這是要走幾個月?小孩都能喊娘了!
毛姓頭目也將眼下最關心的問題問了出來:
“老漢,我們今後下山,若是繞開這片山脈去南河府的陽城,還要走多少裡?”
鍾老漢掰著指頭,算了好一會兒:
“繞著走,那就不好說了!你們要是方向尋對了,能走個二百里,要是走岔道或者遇到山洪堵路之類的,估計能走出四百多里來。”
又比原計劃多出了好幾倍距離!
兩個頭目耷拉著臉。
鍾老漢是個很會看臉色的,他道:
“去陽城也要路過南河府,我們的方向都是一致的,不若結伴而行如何?老漢年輕的時候,年年都要去南河府賣皮子,對附近的山路還是很熟悉的!”
“那感情好!那感情好!”兩個頭目連連點頭。
他們想的是:
石頭寨的壯勞力多,今後可以幫著一塊兒開道。
鍾老漢識得去南河府的路,還可以做活地圖用。
有他們這些官府衙役在,山民們也能免去很多被盤查的麻煩。
互惠互利!
三人正在為合作一事進行友好的磋商。
山民小孩們啃了大骨頭,又喝完美味的骨頭湯後就坐不住了。
在大名府府關押期間,左氏九族中所有十歲以上的姑娘們都提前嫁人了。
大家族的女孩子普遍定親都早。
**之際,嫁人是最好的出路。
故而,這一支流放隊伍中。
十歲以內的男孩子有五十多個,小姑娘僅有十八人。
且年齡都低於九歲。
哪怕這兩個月流放路上的日子並不好過,個個都曬黑了不少,也瘦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