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億夏導演的話劇的確是陝西一位鼎鼎有名的作家寫的,改編工作是陳億夏負責的。
本來劉興武跟這位作家是沒有什麼交集的,沒想到對方竟然親自寄信過來。
“聽聞華陰老腔將參演話劇演出,倍感欣慰,雖為關中人,在之前卻未曾聽過老腔,實屬遺憾,後觀看錄影,要是當初能將老腔加入原著當中定然完美,如今話劇即將排練,為彌補遺憾,特為老腔作詞一首。”
信很長,全都是作家的肺腑之言。
劉興武一字不落的將信件讀完,信件的末尾附上了一首唱詞。
“好啊!好啊!正愁有一個地方不知道該選用哪首曲子,真是雪中送炭啊!”劉興武驚喜道。
大作家就是大作家,寫出的歌詞很有水準。
只是看上一眼,劉興武就知道這首曲子一旦演出來肯定可以火!
別人寫信,不能不回信。
劉興武當即執筆,開始寫信,感謝是必須的,還邀請來華陰看演出。
寫完信,劉興武趕緊讓林雄把信寄出去。
寫的唱詞雖然字數不多,但是是一片心意,而且很符合老腔的曲調。
劉興武當即開始譜曲,叫來老腔藝人們開始排練演出。
等到全部確定之後,眾人啟程,前往北京。
演出的地點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之中。
抵達北京,劇院的工作人員就在火車站等候,見到老腔藝人們走出車站,立刻上前問候。
第二次來到北京,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些感慨,上次來還是收到中央音樂學院的邀請,這次來依舊是收到邀請,還是陳億夏導演的邀請。
往常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已經成為了現實,對老藝人們來講,能來這裡演出是件好事。
這次來北京不是待個三五天就回去了,要居住很長時間,最少也要兩個月。
劉興武知道,這件事對老腔藝人們來說是很難的。
老腔藝人們雖然經常演出,但他們不是演員,他們的本質還是農民,要種地的。
兩個月的時間不能照看地裡的農田,一旦出了問題,也是很大的打擊。
只是大家都懷著同一個信念,讓老腔走出華陰,走到全國。
為了這一個目標,可以捨棄掉被大家視為命.根子的莊稼。
車子緩緩從北京城駛過,路過天.安門的時候,張德林幾個老人透過車窗盯著不放。
“爺,等咱們閒下來的時候我帶你們在北京逛一逛。”張禾在一旁說到。
別說老藝人們沒逛過,他也沒逛過,上次來中央音樂學院太著急了,根本沒有逛,這次這麼長的時間,有的是功夫。
“咱也沒來過北京,這次必須逛一逛。”張德林點了點頭道。
大城市就是大城市,小縣城根本沒法比。
一路車水馬龍,路面寬闊,路上的人都昂首挺胸。
這裡是中國的首都。
老腔將在這裡,走向全國的舞臺。
車子駛入了劇院停車場,老腔藝人們從車上走了下來。
陳億夏早已等候在了外面,見到老藝人下來,他趕緊上去攙扶。
“各位藝人們,咱們先把行李放了,一塊吃頓飯。”陳億夏說到。
幾個工作人員上去一起幫忙提著彩條布做成的行李袋,裡面裝著的是換洗的衣服和演出的服裝。
來北京,配合話劇演出,一應開銷全部由劇團負責,老腔藝人們只用唱戲就足夠了。
放好行李,一行人在飯店吃飯。
陳億夏給老藝人們介紹了幾位主要的演員,全都是經常在電視上出現的,老腔藝人們做夢都想不到有一天可以和這些演員合作。
張禾心裡更是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