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合安向眾人點頭示意後,滿目神情,注視著眾人,說道:“如今我共和國,剛剛建國五年,正是努力發展的大好時機,一旦北伐,對國民經濟建設影響甚大。這份報告上,說一年內能夠結束混亂局面,依我看,就是在大吹法螺,浮誇得很,不能因為打贏了幾場仗,就不把天下人放在眼裡……”
直接給自己上綱上線了。如果不是黃飛鴻也是滿臉的驚訝,自己都要認為這是黃飛鴻奪權的徵兆了。
不過想一想,自從麒麟軍建成,其他軍團就很少在人前顯露軍威,眼前這些議員都還把自己手下五十萬的戰鬥軍隊當做民兵一樣看待。
這樣一想,張小凡也就不生氣了。
而且玄武軍和鳳旗軍作為特殊兵種,從來沒有在人前顯示過,這些議員自然也是不知道的七色軍團實力。
不知者不罪。
有爭論才顯得民主,雖然最後一錘定音,多數服從了少數。
這一次北伐一共三條線路,劉永福領十五萬大軍自東線出發,自福建向兩江張之洞勢力進攻。黃飛鴻則是率領二十萬大軍,自江西向北經兩湖在皖蘇一帶與劉永福會師。
西路張小凡大軍十五萬緊逼四川、青藏,向西北方向擴充套件,拿下四川、青藏後,有機會第一時間向甘、陝、晉做出進攻態勢,保證中路和東路能夠輕鬆抵達中原地區。
中國歷史上統一戰爭一般都是自北向南,唯一一次自南向北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大明朝。
原因歷史學家分析過很多種,不外乎戰鬥力的對比、習俗對比、以及南北戰爭難易程度的對比。
為了一統中原,張小凡也算是花費了不少心思,南船北馬不是一句話就能抵消得了的。裝甲車和坦克第一次被運往戰場,絕對會驚豔世界,飛艇和簡易飛機的出現,在戰場上起到的作用不僅僅是觀察敵情,還有足夠的新式火藥,一定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還沒打仗,這些底牌當然不會顯露出來,張小凡給議員們面子,為了拉攏和腐化北方各地軍閥勢力,讓這些議員和北方牽扯上生意來往。
但是假作真時真亦假。
這些議員把自己生意做得全國都是,既發了財,也把商路鋪遍全國。現在要打仗,就是要掀掉這些議員的壟斷性質生意,他們能夠同意才怪呢。
議會中,因為人數原因,軍隊一直不佔優勢,地方政府代表和商行、工行、地方紳士佔據了更多的會議席位。
這些人賺錢都忘記根本了。
軍隊出發的悄無聲息,張小凡還在和議會進行扯皮時,三路大軍已經出現在勢力邊境,電報和電話的出現,縮短了距離。
張小凡一個電話打過去,三路大軍同時打起了北伐第一槍。
戰鬥槍聲響起來,議員們才發現自己被騙了,但是面對強勢的軍隊,只能捏著鼻子為軍隊提供後勤保障。這些議員還記得自己站在什麼陣營,如果戰爭打輸了,自己生意受到的衝擊會更大。
當一切都開始井井有條運轉,張小凡和黃飛鴻、劉永福握手道別,稱作第十二代飛機,向各自戰場飛去。
十五萬大軍並沒有出現在一條線上,而是打出了四隻鐵拳,分別在貴陽、重慶、成都、昌都四個地方佈置了大量兵力。貴州地區四分之三都已經被軍政府吞噬掉了,剩餘的北部主要剩下一下地方苗族土司。
為了減少爭鬥,近五千龍組成員分佈在苗、壯、蔵、回、維、蒙等各族勢力範圍,對各地土王進行策反。
強壯的共和國是最有力的說服工具,土王們為了自己的富貴,面對傳說中的天兵天將都不得不低下驕傲的頭顱,宣佈歸化新政府。
所以張小凡帶領的十五萬大軍主要任務並不是打仗,而是要快速打通各地道路,五萬北斗軍有三萬都在自己這裡,就是為了能夠及時指導當地新政府,開通新道路,方便新政府的控制。
道路通了,交流就方便,更方便的是新政府對地方的控制。
一個月時間,就拿下了川貴全境,而與達/賴、班/禪的談判陷入了僵持,對以後的權力劃分,有一些不同要求。
沒關係,求同存異,大家都是華夏一族,沒必要紅臉。
布達拉宮慢慢談著,下面各地土司都迅速接收了新政府帶來的善意。
因為張小凡一手舉著光明之火,一手掂著屠刀。
信仰雖然發生了衝突,但是生存的含義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繼續快樂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