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裡,八方來朝;金鑾殿,召宣四海。
神州大地普天同慶!
今夕,何夕?
明宗受命於天,使理群生,如今登帝已過百年,天下太平,物成封禪。當借王屋之高,宣讀政績,以告於天;憑豫州之位,立三山五嶽,以告於地。
並改號神宗皇帝。
文武百官伏地稱賀道:“皇上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有二人矗立不動。
文武百官面面相覷,不敢起身。
神宗笑問道:“葉大人,張愛卿,可是有什麼話要說?”
葉升時任一品大員,年歲過百,但老當益壯,絲毫不輸壯年人,上前幾步走出佇列,捧圭稽首道:“稟皇上,臣以為此事不妥。”
神宗眉頭微皺。
國師坐在神宗下首,睜開雙眼直視葉升,問道:“葉大人,有何不妥?”
葉升道:“封禪是重中之重,涉及九州根基,非同兒戲,今天下未平、社稷未穩,早早封禪恐招非議,惹得人神共憤,故而不妥。”
聞言,神宗臉色毫無表情,更一言不發,安靜得出奇。
百官額頭貼地,噤若寒蟬,這是皇上發怒的徵兆。
國師笑道:“葉大人貴為元老,白髮朝儀自是令人尊敬,便是聖上也要讓您幾分,卻不可倚老賣老,妄稱聖上之決斷為‘兒戲’,此乃大不敬,葉大人慎言。”
葉升既不反駁,也不告罪,就這麼沉默地站著,十分固執。氣氛僵持不變,似有風暴暗中醞釀。
適時,另一位站著的張大人站出來說話,張宏政道:“稟皇上、國師,葉大人的意思是,懇請皇上出兵,平北夷、收西龍、定南蠻、安宇內,有了這四項功績,皇上王屋封禪便十拿九穩,管教後世之人莫敢置喙。”
國師眼中精光略過,神宗也被勾起好奇,問道:“張愛卿,此話怎講?”
亂世中奸臣當道,朝廷內暗流湧動,令人寸步難行。張宏政年紀輕輕便居首輔之職,更被授太傅高位,足可見其深受神宗與國師的青睞。
只見他在朝堂上如魚得水般瀟灑,侃侃笑談:“葉大人所言不虛,天下未定,北夷屢屢進犯,視皇上威嚴於無物,視皇上寬容為怯弱,如此膽大包天,實該懲戒一番,以彰皇上天威!”
神宗稍稍讚許,點頭道:“愛卿接著說。”
張宏政又道:“皇上身為天子,受天命治理蒼生,今雍州天降神龍,乃是上天為了嘉獎皇上功績所賜的福兆,龍貴為萬獸之尊,暗合皇上之德,皇上若能收歸座下,必能讓天下百姓信服。”
神宗拊掌大笑道:“愛卿所言極是,甚合朕的心意,不必約束儘管直言。”
張宏政稽首道:“臣遵命。南蠻子自古鄙賤不服管教,荊州近幾年多生異動,巫人似有陰謀,當徹查之,有則屠,若無也能加強管制;此外,正道四派各自為政,表面臣服,實則心懷鬼胎,也需要敲打敲打,讓他們明白在這九州,做主的還是皇上!”
葉升為人刻板,但不愚昧,張宏政進言期間幾次向他暗示,既然有人替他圓場,得了臺階就順勢拜道:“臣附議。”
免去殺身禍事。
神宗龍顏大悅,下首國師則有幾分疑慮——
先前張宏政所說的“平北夷、收西龍”暗合他的謀劃,令他十分滿意,“定南蠻,安宇內”則在他的預料之外,因而有些疑慮。由於張宏政說的在理不好駁斥,加上神宗展顏,他便不再計較。至
於葉升那老東西,哼,張宏政混跡官場,左右逢源也沒什麼打緊,只要不影響到自己就是了。
有人牽引話頭,文武百官爭相進言,幾番商議後,神宗笑道:“甚好,甚好!諸位大人各司其職,擬定方案,日後論功行賞,共享榮華!”
一旁老太監上前道:“退朝!”
尖聲細語,官腔拉得老長。
宮門外,小廝扶著張宏政上攆,忽有一人出聲攔住。
來人正是葉升,“張大人,老夫有話講。”
臉上笑意從來不減,此時更盛,張宏政拱手道:“葉大人請講!”
葉升不假辭色,道:“恩情老夫記下了,自會伺機報答,張大人大可不必向老夫示好,鄙人雖然迂腐,還有幾分剛正之氣,不敢與那等權臣走狗之輩同流合汙,怕汙了先人臉面。言盡於此,不必送了。”
說罷,拂袖而去。
望著葉升遠去的背影,張宏政攥緊的拳頭慢慢鬆開,臉上重新聚起笑容,渾不似剛被侮辱過的人,登上馬車離開,沿途還不忘與同路的各位大人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