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夏雙方第一次接觸終於結束,雙方坦誠地交談了一個多時辰,終於達成共識,從明天起,雙方正式開始停戰談判,以和談方式結束戰爭。
吳林長長鬆了一口氣,告辭離開了談判大殿,烏庶離走到大殿前,負手望著王鳴之一行走遠,淡淡問道:“張先生,明天我們該怎麼談?”
身旁的張享立刻躬身道:“啟稟丞相,要釣大魚,就得先給足誘餌,明天談判不要在意一城一局的得失,甚至要多給夏朝一點甜頭,土地城池能讓的,儘量讓給對方。糧食布匹則多多益善。”
“這樣夏朝的主和派才能得勢,要讓對方朝廷形成一個共識,大燕和夏朝的戰爭並非甘奉等主戰派率軍激戰的結果,而是主和派透過談判得來的功勞,只要主和派在夏朝朝廷中佔據優勢,那麼主戰派就會逐漸被邊緣化,那是再施以手段,王鳴之,陸道之等人被排擠出局的目標就能實現了。”
烏庶離心中暗暗稱讚,但臉上卻毫無表情,他淡淡道:“但談判正使是王鳴之,他不是主戰派的代表嗎?如果我朝讓出利益,豈不是助長王鳴之在南朝的聲勢!”
“丞相,所以要分化瓦解,我觀副使吳林膽小懦弱,又是主和派的中堅,此人必定貪財好色,丞相可以投其所好。明日會談,王鳴之所提要求一概不應,吳林只要張口,儘量滿足。不過私下裡要交代好我朝的底線,這樣對方簽訂協議迴歸江南,丞相認為會是什麼結果!”
烏庶離再也忍不住,欣然豎起大拇指讚道:“果然是妙計!”
三月三日南夏都城建康,冰雪消融。大街小巷之中,已經瀰漫著春天的氣息,路旁的垂柳長出嫩綠的新芽,各家各戶掛上柳枝,即便是城門之地,也掛滿了柳枝等物,人群來往間,充滿了春天將至的喜慶氣氛。
昨夜一夜星光燦爛,卻自黎明起,滿天烏雲遮天蔽日。
雖說春雨貴如油,可是
天子千挑萬選出來出京‘親耕’的日子,卻等到這樣一個天氣,實在讓人尷尬
天子‘親耕’自周以來,從上到天子下到黎民百姓,都必須參加的一項活動。
在周代,立春之日天子親率諸侯大夫去東效迎春,迎春過後,君王還會帶領百官出宮,親自到他的‘一畝三分地’耕地鬆土,以示重農勸稼,期盼豐年。
由於今年天氣特別寒冷,政事堂把‘親耕’時日一推再推,直到幾日前,才將官家‘親耕’的日子,定位三月三日。
肅宗帝躺在龍攆之中,在百餘位宗室王公,皇親國戚,武勳親貴和當朝重臣的護衛下,先拜祭了太廟,又往江邊拜祭了龍王,隨後領三千御林軍,並一千隨駕侍奉之宮女、御醫、黃門侍者及御膳房、御醫房等,合計五千兵馬隨從出宮。
京兆府尹張天翼是紫袍配銀印的高配大員,他們要護送帝王出城三十里,才和多餘隨駕侍奉之人一起折返回京。
太常寺佈置的禮樂隊伍浩浩蕩蕩,帝王之樂貫穿整個建康城。
聖駕自朱雀門而出,所過之處,御道兩旁的百姓便紛紛軌道,山呼海嘯的萬歲聲此起彼伏。
御林軍負責護衛事宜,甘棠這位當朝襄陽王,騎著御馬,身著四爪龍袍,帶領十幾名護衛行走在玉輦旁邊。
從卯時三刻起,一直到已是整,聖駕才出了明德門。
肅宗帝從視窗看向甘棠,十二歲的年紀,身材幾乎與常人相仿,竟有謫仙下凡的風采。
到了建康西效,皇家莊園,肅宗帝停下休息,甘棠和政事堂眾臣被萱到臨時行在。
各皇親國戚和眾臣隨駕左右,肅宗帝喝著熱茶,問道:“今日朕瞧著有不少想告御狀的百姓,刑部等三法司,要好生過問!”
面容蒼老的宋慈皺著眉頭道:“請官家放心今日是陛下親耕之日,臣已命建康府衙衙役將告狀之人帶回府衙,等明日臣會督促有關官員過問此事。”
“有老太師在朝,朕安心不少。”
甘棠則特別關注聖駕周圍宗室人等的表情,宗室諸王們一連串的馬屁拍出,
(本章未完,請翻頁)
只有一位身著麒麟的王爺,看服飾應是某位郡王,面向文靜嘴角帶著淺笑,只微微點頭卻不開口的中年男子。
其淡然脫俗的氣度,倒和某人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