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幾百年來,戰火一直都沒有光顧這個大夏遠離陸地的土地,作為大夏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以及世界上最深的不凍港,基隆港自夏燕戰爭爆以來就比平常更加的繁忙。
自從甘棠開發印尼和菲律賓以來,每週從這裡載滿貨物往來的船隻不下百艘,為了抵抗海盜的肆虐,夏國開始在自己的航運線上實施嚴密的護航制度,從南洋前往大夏的船隻通常會先前往基隆港集結,然後在大夏國武裝戰船的護送下以大編隊穿越臺灣海峽。
當進入午夜之時,琉球府的居民們才剛剛開始享用晚飯,但在通明的碼頭上,工人們卻還在輪班工作,因為要透過這裡裝運上船的貨物實在太多了。
以往從這裡出的船隻裝運著各式各樣的貿易物資,但隨著燕國艦隊的南侵,二百多艘大夏水師停靠在這裡,兩千名由鄧域率領的海軍將士分別登上各自分配好的戰船。
此次大夏水軍由李玉和鄧域聯合指揮作戰,大夏設印尼地方政府也想方設法湊出更多的超跑手開赴琉球,以協助他們抵擋燕國海軍可能發動的進攻。
長長的海螺聲中,又一艘體型龐大的三層樓船緩緩駛入港灣,從它的吃水線來看,這並不是一艘空船――它顯然是從其他港口趕來加入船隊的,從印尼運來的新式武器正在運往各船進行裝備安裝,由於炮手的緊缺,每艘戰船上只能安裝一致兩們火炮,。
在港灣的一側,軍艦也已經集結起來並且做好了出航的準備,在這些大小不一的戰艦中,其中一個塗有藍白迷彩的大傢伙尤為引人注目。高高飄揚的大夏襄陽王的戰旗、塔樓般敦厚的艦橋、碩大的炮塔、粗長的銅炮管以及優雅的輪廓都讓即將隨船隊啟航的船員感到踏實――這便是排水量達到四千石、裝備有十二寸大將軍銅炮的‘襄陽親王號。’
在襄陽親王號而層的會議室裡。穿著深藍軍服的大夏參謀將一張印有許多表格的檔案紙交給這支艦隊的主帥――現年五十二歲地水軍都統制。年過五旬的李玉看起來已經從一個文弱書生脫變成一個體格健壯地老海員,常年的海上生涯在他的臉上留下了樹皮般的溝壑。一雙眼睛似乎和他的年齡一樣疲憊,但不經意之間流露出的分明是比年輕人更加年輕的敏銳。
李玉不慌不忙的將手中檔案的內容掃視一遍。
碼頭上,工人們還在從親王號上搬下成堆的貨物,然後再把貨物按指定位置抬上各艘船艦。
“小心點兒,這些都是危險品!”
一個軍官模樣的中年人站在一堆貨物旁大聲提醒工人們,看得出來,這些人已經非常疲倦,動作也不那麼麻利了,但好在沒有人犯下大錯。在這些長方形的木箱上,人們可以清楚看到用粗體的漢字寫著“軍火.危險”的字樣。
“最後二十箱!”
傳來的聲音令工人們為之一振,緊接著一個工頭模樣的人也高聲喊道:“加油幹,夥計們!幹完這批就開飯!”
在食物的刺激下,最後一批貨物的裝運度出奇的快,待將最後一箱貨物全部送上貨輪之後,船上的水手們開始關閉船艙的蓋子,工人們也都三三兩兩的離開了碼頭。不多時,港灣內響起了此起彼伏的海螺聲,一艘艘輪船解纜起錨,並在旗艦親王號帶領下非常有序的駛出港口。經過幾個小時的重新集結和編隊之後,一個擁有十列縱隊、每列四到五艘船的龐大船隊形成了,並以8節的航開始向遙遠的雙岐島前進。
雙岐島十海里海面上,燕國大型艦隊。
灰濛濛的夜空,無數盞燈籠化成銀河,由近五百艘艦船組成的船隊正緩慢而有序的行駛在海面上。
夜已深,沒有一絲風,小雪默默飄灑,但在那些艦船的瞭望哨和戰鬥崗位上,以黑色軍服為主的值班人員卻依然非常警惕的關注著海面上的情況。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距離自己的目的地越來越近,但他們知道這同時意味著他們距離危險也越來越近。由於進入了敵方活動頻繁的海域,附近五海里之內,小型偵查船在艦隊的四下巡視,這在極大程度上增添了船員們的安全感。
突然間,劇烈的爆炸聲從船隊後部傳來,沖天而起的火球讓人們視線中的銀白色世界出現了異樣明朗的顏色,整個船隊也因為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而躁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