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過了還算安靜平穩的四三二五年,波濤洶湧的四三二六年就要開始了!大時代即將來臨。
當四三二六年的第一天來臨的時候,甘棠雖然知道大致的方向,但不知道的是另一段歷史正是從這一年開始,歷史的巨輪正以摧朽拉枯之勢,碾碎這個古老文明國家,人類文明遭到野蠻的摧殘,使璀璨東方巨龍發展停滯幾百年,‘崖山之後無中國’。
而在另一片大陸上,也是風起雲湧,從這一年開始,歐洲也正在經歷中世紀最黑暗時代。
經過幾十年的孕育,偉大的歐洲復興之父但丁雖以逝去,但其警示之作《神曲》正在歐洲大陸廣為傳唱,歐洲幾位開明的君主和一部分貴族,正掀起變革的浪潮,在和基督教會的爭鬥中逐漸站了上風。
制約歐洲發展七百年的教會統制勢力正在瓦解,歐洲的開明人士和學者們正在源源不斷的從世界知識之都‘巴格達’吸取養分。
中東阿巴斯王朝首都巴格達市中心,並不像其他國家一樣是統制者的住所,而矗立在這裡的智慧宮是集圖書館、翻譯館、學術研究中心等多種機構於一體的建築群,甘棠在廈門所看書籍大多來源自這裡。
早在八百年之前,這裡只是翻譯儲存波斯帝國所留下來的波斯語文獻(由宮廷圖書館翻譯和儲存外文文獻也是波斯薩珊王朝的傳統)。
但很快就將翻譯的範圍擴充套件到希臘語、古敘利亞語、希伯來語、甚至梵文和中文的文獻書籍。為了蒐集珍本和校勘寫本,馬蒙派翻譯家薩拉姆到君士坦丁堡,向東羅馬帝國重金求購希臘語古籍。
又派侯奈因遍訪伊拉克、敘利亞和埃及等地徵集古籍。
與此同時,阿拉伯帝國透過與唐朝的交流,獲得了造紙術,從而獲取了廉價(羊皮紙很貴)、牢固(紙莎草紙易開裂)的書寫材料。
阿巴斯王朝在巴格達設立大型造紙廠,生產優質的亞麻紙,供智慧宮學者抄寫翻譯所用。在智慧宮從事譯述和研究的學者有阿拉伯人、波斯人、基督徒、猶太教徒和祆教徒,所翻譯的資料包括哲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文學及語言學等多個領域。
除了古希臘的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哲人的著作外,還有大量的文學、詩歌、編年史、傳記、法律、農業、醫學、天文學、物理學、代數學、幾何學、地理學、製圖學、占星學、鍊金學和化學等方面的文獻被翻譯儲存下來。
在翻譯的同時,智慧宮的學者還進行了大量校勘、註釋、補正、摘要、評論等工作。這些學術工作被稱為“翻譯運動”。
馬蒙對智慧宮的工作十分重視,自己也經常參加在這裡舉行的學術辯論,並經常委託智慧宮的學者從事一些重大研究專案,比如測量地球的大小(阿爾•比倫尼估算地球的半徑為6339.6公里,與地球實際半徑值6371公里非常接近了)。
當時阿拉伯帝國重要的原創數學著作,在數量上遠超於中世紀拉丁語和希臘語數學著作的總和(由於戰亂影響,留存至今的阿拉伯數學著作還不到5%)。
“代數學之父”花拉子密開創的一整套代數學系統和表達方式沿用至今。他在印度數字方面的著作也被翻譯成拉丁文,從而向西方傳去了“0”的概念和“阿拉伯數字”,並開創了現今常用的數學系統。
智慧宮反映了“阿拉伯黃金時代”阿拉伯帝國孜孜不倦的求知探索精神、開明的政治與宗教環境、自由的學術討論氛圍。
阿巴斯王朝的都城巴格達成為科學、哲學、醫學及教育的知識中心,智慧宮則成為知識的源泉。
但是四三二六這一年開始,草原大軍無敵鐵騎開始入侵中東,在歷史上,明年草原大軍攻入巴格達,智慧宮被徹底摧毀。
巴格達圖書館的所有圖書被投入底格里斯河,數量如此之多,以至於河水都被墨水染成了黑色。著名的哲學家和數學家伊本•哈桑•圖斯在草原大軍圍城之前設法搶救出了約40萬份手稿,並在若干年之後把它們送往伊兒汗國的馬拉蓋天文臺儲存。
除了巴格達的智慧宮外,在另一處伊斯蘭學術中心——伊比利亞半島的科爾多瓦,也有70所圖書館,其中最大的一座藏書多達60萬冊。在整個安達盧斯王國,每年出版超過6萬篇論文、詩歌或文選。在開羅圖書館有200萬本藏書,而的黎波里圖書館在被十字軍摧毀之前擁有300萬本藏書。
甘棠心中不由的感慨,安逸的日子即將結束,從現在開始可謂是風起雲湧啊!作為一個攪局者,不在裡面攪和一下對得起自己嗎?
二六年大年初五的早上,甘棠照例要去洋行報道看看情況,中午就溜出來一起和完顏芷晴吃飯,下午除自己寫一些東西,還負責給她選書、陪她看書,看時間差不多了,兩人才分頭回家。
甘棠都很規矩,除了過街口,其他沒有任何親暱動作,只是有一次大概看書順手忘形了,把手放在了完顏芷晴肩頭,然後不到3秒又悄無聲息地放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