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是在老夫府中暫避,還是去同窗之中說教一番?老夫知道你在他們之中還是有影響的。”
“再不然,你也可以什麼都不做,你現在就可以離去,老夫不會阻攔。”
離太師府不遠,隔一條街有一五六畝三進院落的宅院,是四川兵馬制置使彭大雅在京中的府邸,按照大夏管理,在外地手握一方兵權的大員,必須將一直系子孫留在京中,此府是餘介升任西府太尉後,彭大雅接任四川路後新制的府邸。
現在府中的主人是彭大雅長子彭健,在禮部任員外郎,彭明志是彭健的遠房族弟。
彭明志和彭健並不親近,彭明志這還是在京城就學以來,第一次來到彭大帥府中。
隨即託族兄派府中官家,將在李府中暫避的石醉和李默庵約過來相商。
此時在客房之中,彭明志將自己在太師府中和賈儒的一番對答向石醉李默庵說了。又接著道:“我觀賈太師並非不通情理之人,我等可否聯名上書,要求朝廷釋放被抓學生,並敦促朝廷變革吏治等問題?”
石醉沒出聲,他暗自稱讚彭明志的有所擔當,但他不認為賈儒插手此事這麼簡單,他認為這是賈儒一直想控制太學生的計劃的一部分,同時這也是賈儒為防範王鳴之變法派和甘棠革新派採取的措施。
“默庵,你的看法呢?”李默庵沒有直接回答,他還在思考該如何措辭。
“明志說的有些道理,我以為上書是可以的,但不要把問題說得那麼嚴重。”李默庵又補充道:“賈太師使政事堂首席執政,既然是執政,就有義務敦促朝廷變法,直接上書。”
石醉想好措辭,便直截了當地說。
“我贊成明志的觀點,但反對上書。”
“為什麼?李默庵和彭明志有些吃驚,既然贊成彭明志的觀點,卻為何反對上書。
“因為上書不會有任何結果,很可能會帶來反面效果。”
石醉又解釋道:“賈太師在各種場合反覆講士農工商的上下地位尊卑,其言論不但不提倡提升各行業從業者的地位,反而有打壓商賈的趨勢,他像襄陽王一樣,看透了大夏發展的畸形,但採取的方法南轅北轍。”
“我大夏如今就像一個木桶,各行業就像組成木桶的木板,只有士人和商賈這兩塊木板和正常木桶一樣長,就像襄陽王和賈太師看到的那樣,軍隊、工匠、耕農等還達不到木桶要求長度的五成,有的甚至不到一成。襄陽王是想把短的加長,這要承擔巨大的風險。而賈太師的方法是把長的鋸短,這樣就當前來講道沒什麼風險,自秦以來商賈的地位一直都很底下,他們歷來受到各朝的打壓,已經習慣了跪著活,對賈太師來說他們出不了什麼么蛾子。”
“我大夏比唐以前的朝代其富裕程度,上升不是一星半點,世上的熱錢也多,如採用賈太師的方法,世上的熱錢既然不能用來經商,就會流向鄉下的耕田,更會加快土地的兼併。到頭來這個大夏還會轟然倒塌。”
石醉想了想又道:“擴大太學,多從耕農子弟中招募學生,這也是賈太師向廣大耕農示好,為打壓商賈做前期的準備。自大夏南渡以來,賈太師一直久居史彌簡和宋慈之下,他剛剛登上人臣的頂峰不久,他的權威還沒有完全樹立,此時上書發表反對意見,會被賈儒看成是對他的權威的挑戰,因此他不但不會收回成命,很可能還會對上書的學生施加懲罰。”
彭明志和李默庵立刻明白石醉的話是有道理的,賈儒在各種場合中反覆強調士農工商上下謙卑觀念,甚至寫進了對朝廷的奏疏,因此石醉描述結果的很可能變成現實。彭明志不甘心的說:“那麼就任賈儒破壞太祖的立下的祖制,太后也不干涉?”
“明志,我估計沒人會干涉,至少太后和政事堂中不會有人干涉,甚至還會在暗地裡支援賈太師的做法。”石醉悄聲說道。
“為什麼?”
“你們想想看看,政事堂中有幾個平民出生的宰輔,有幾個是勳貴世家出生的就明白了。賈太師可以說此舉是為了維護世家勳貴的權益,只要賈儒提出這條理由,政事堂內就不會管,甚至太后也會支援他。”
李默庵徹底明白了,同時也對石醉的能力有了新的認識,他自認他自己就沒有注意到這些情況,什麼國策呀規則呀這些都是表象,深層原因還是變法派和守舊派所代表的群體問題。他立刻表示:“明志,石兄說得對,還是慎重些。”
彭明志沉思片刻,毅然說道:“不,我還是要上書。我承認石兄說得有些道理,可那我就更應該上書,這關係到國家未來的原則問題,不能有絲毫讓步。石兄、盧兄謝謝你們。”
說完向兩人拱拱手。向書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