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大都,洛陽。
和談雙方的誠意還是有的,至少暫時是有的罷兵言和的大前提,第一天就達成了共識。
不過在一些附加條件上,雙方卻始終僵持不下。
譬如大夏希望雙方能夠互換戰俘,並釋放被扣押的民眾。
然而被大夏俘獲的燕國俘虜大多是漢人,在俘虜的鑑定上就很難達成一致。
這所謂的互換,不過是說出來好聽罷了,其實就是想讓燕國單方面,釋放所有的漢人奴隸。
在奴隸的鑑定上,王鳴之提出,一切以自願原則,個人自願留在燕國的,大夏不在強求歸夏,願意歸夏的燕國不得阻攔。
這自然是燕國人無法接受的。
再譬如燕國希望在燕夏邊境,建立幾個雙方互市的場所。
互市本來倒沒什麼,但燕國人除了要求大夏不得限制鐵器輸入之外,還要求大夏官方出面,以珠寶黃金古玩字畫每年向燕國輸送糧食五百萬但,對遼東的一些特產採取溢價收購,以保證雙方能夠達成貿易平衡。
這就實在太過分了。
雖說是緩兵之計,但如此豈不是變成了資敵,縮短燕國南侵的準備時間,這如何能夠讓王鳴之接受得了?就是副使吳林也不敢輕易答應。
另外還有諸如雙方疆界的劃定,彼此的官方稱呼、往來禮數,燕夏關係等等……
總之在相同的大方針之下,雙方的分歧點卻也不在少數。
夏國這邊兒,左右是想拖時間,而燕國這邊同樣如此。
所以兩下里都不怎麼著急,這一點點拉鋸似的來回磨,幾天下來,也不見有半點進展。
估計三月裡能談出個大概脈絡,就算是蠻不錯了。
和談在幾緊張又枯燥中緩慢的進行。
王鳴之和吳林等一些文臣和談代表倒無所謂,除了伙食上有些不習慣之外,每日裡和對方麼嘴皮子,卻好過在建康和對頭們勾心鬥角。
可隨行的護衛,卻頗有些不安分的主兒。
前陣子總有不開眼的燕國武士上門鬧事,隔三差五的就有熱鬧瞧,倒還不覺得如何。
可打從初五開始,一切變得風平浪靜,甚至有不少燕國人寧可繞遠路,也不願經過驛館大門。
這一閒下來,就覺得渾身不自在。
又搭著前幾日,那赫舍裡的老婆嗓音高亢,先在門前罵的眾人一肚子悶氣,後又在丹巴寢室中叫的眾人滿腦子邪火。
本就已經做了個月餘光棍,這火氣一上來,哪裡還按捺的住?
於是這幾日先是拖丹巴出面,想請假外出‘閒逛’一番,被王鳴之壓下來之後,又試圖慫恿他弄幾個婦人進來清掃。
說是幫著洗衣做飯,可王鳴之隨口一試探,那‘盤好條順’、‘胸聳臀碩’的要求,就足足灌了滿耳朵。
說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