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房是有什麼新的發現?”
張良默默地看著腳下的大地,他覺著自己有些頭暈,甚至腳下的大地都在旋轉,讓他站不穩了。
“是的。”
“我從前一直以為,陳珂對我們的絞殺,我們露出頹勢的時間,是從他來到會稽郡那一刻開始的。”
“之前的他,只是隨意的佈局,為了反抗而反抗。”
項羽沉聲問道:“所以,不是如此?”
張良微微的感慨,他的腦子十分聰明,他的聰明才智在這天下可以說得上是數一數二!
他甚至一直以為,若是論單個人的智謀,其餘人頂多與他半斤八兩,但絕對不會超過他。
但如今當他管中窺豹的看到了一絲陳珂的智謀時候,他開始了恐懼和慚愧。
恐懼陳珂的聰慧,慚愧自己的傲慢和自信。
“我想,應當是從一切的開始吧。”
“從他來到大秦,他便是準備好了,他就如同是一個手中拿著千金的稚童,並且來到大秦後,就暴露出來了自己手中的金子。”
“目的便是為了讓我們找到這個鬧市中的稚童。”
“而後,才能夠算計我們。”
“他藉助著自己手中的什麼東西,成為了大秦九卿之一的少府。”
“這個位置並不算是非常重要——如果他不受到皇帝喜愛的話。”
“後來,事情也的確是這麼發展的。”
“他確實是沒有得到始皇帝的信賴和喜愛,當然,從現在來看,我以為是他裝的。”
“他裝出來一副這樣子的模樣,就是為了等待,等待淳于先生上門。”
“而等到先生上門,想讓他支援扶蘇公子的郡縣制時候,他的一切計劃就是開始了。”
“之後,他直接道出了郡縣制的問題,從而側面的引出了另外一個東西,那就是派遣各地的通判,以及所有為官的人都要在百家宮中學習。”
“這在事實上成為了一切的根基。”
“第二步,他披上了報復的外衣,拿出來了造紙術以及凋版印刷術。而這兩樣東西的出現,就像是給一個士兵的身上配備了所向披靡的長矛以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戳破的盾牌。”
“他將大才之人,用「書籍」從我們的手中搶了過去。”
“從而,奠定了他實行第三步的基礎。”
“在之後他用文選賽籠絡住了所有的人,從而掌握了天下一部分的賢才,也正是因此,天下開始有了安定的雛形。”
“再之後,用早已經打好根基的百家宮,為大秦拉來了墨家、道家、法家、甚至是儒家的支援.....”
“這個時候的他其實已經做好了分化儒家的準備,只是還欠一個時機。”
“而我們......”
“給了他這個機會。”
張良低著頭沉默著,他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是被算計了進去。
他頗為感慨的說道:“我們的「九州鼎」不僅給他送過去了一個大秦安定,承天之命最好的說辭,還親手把那個可以開始光明正大針對我們計劃的「木棍」,遞到了他的手中。”
“於是,他在會稽郡中將計就計,讓我們淪陷在其中。”
“我們賠了九州鼎的同時,又把會稽郡失去了,甚至還給了對方一個處置儒家的由頭。”
“那個時候,他已經佈置下來對付六國的局了,可那個時候我們只看到了他對付儒家......”
說道這裡,張良長嘆一聲。
他實在是無法想象,有人在這麼久遠的事情之前,就已經看到了現在的一步。
張良說著說著,就不太想說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