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帆狀態的唯一缺點,在於船的縱向扭矩會更大,穿越波峰和波谷的時候,也就更顛簸。
可惜對顧鯤而言,顛簸都不叫個事兒。
只見他的身體,能夠非常自然而然地隨風擺動,平衡感極強。哪怕船斜了40°,他都站得穩得一筆,在甲板上走動如閒庭信步。
他也不穿鞋,五個腳趾能張開扒住甲板,就跟猿猴的腳能抓住樹枝一樣。
其實這也沒什麼稀奇的,好多經歷幾十年大風大浪的老船長,都會練出這項技能。
讓疾風來得更猛烈些吧。
因為順風順水,到了傍晚時分,顧鯤已經開出去一百多海里,繞過了婆羅洲的最西北角,進入了爪哇海。
距離最終預期的目的地,還有不到30海里。但考慮到夜晚不適宜作業,顧鯤選擇了找個海角淺灘下碇,然後自己在船上煮了一大鍋東西吃,又在吊床上美美睡了一夜。
養足體力第二天才好全力潛水作業。
至於晚餐的內容,也沒什麼好贅述的。
無非從今天隨手拖到的各種雜魚裡,挑出那麼五六斤,簡單清洗去內臟後,加上兩斤香米幾根香茅一起煮了。飯後再吃幾根香蕉算是甜點和補充維生素。
跑海的人本來飯量就大,因為一般每天只吃兩頓,而且還是停船下碇再吃,免得吃完後因為船太顛簸而難受。
而顧鯤覺得自己重生後不僅水性和聽力變強了,連卡路里消耗速度也比正常人快了數倍。
他這兩天如此猛吃,整個人體脂依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肌肉倒是沒小,但面板下面的血管都看得見了。
看來以後不能每天光吃魚和飯、水果,還要多吃酒肉和巧克力。
……
第二天醒來,精神狀態非常好,風力也更小了,只有三到四級,很適合潛水作業。
顧鯤二話不說,就準備開幹。
首先,他測定了一下自己目前的位置。
然後拿出出發前,根據記憶在海圖上草草標註的那幾個座標。
這些座標,都是顧鯤後世從已經解密的文件裡看來的,前天意識到自己重生了之後,他回到家就第一時間掏出小本本,把還記得的那些資料,連忙記錄下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
事實上,顧鯤能記住的這部分,跟他前世看過的資料總量相比,只佔了不到兩成。
畢竟誰也不是預料到自己要重生、提前時刻準備著。
所以如今只能記得哪些就撈哪些,沒得挑食。
“最近的一個水聽站,應該在山口洋港正東17海里、偏南2點5海里,與伯努阿島之間的海槽內。我現在的位置是山口洋港正北的近海,直線距離還有27海里,經濟航速還要開兩個半小時。”
顧鯤自言自語唸了一遍,然後絞起船錨,啟動柴油機,調準航向直奔而去。
在海上一個人開船久了,難免會因為無聊而神經質。所以老水手都習慣把心裡的想法自言自語說出來,製造一些社交錯覺。
看看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就知道他們捕個魚都能嗶嗶叨叨半天。
海明威算寫作風格最簡練的作家了,所以海明威筆下都碎煩的人,肯定是真碎煩。
兩個半小時後,機帆船停到了一號目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