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一口溫茶,想了想我說道:“阿姨,那個…瑞…小蕊姐大概是在國外生活久了,思想跟咱們常年在國內生活的人肯定有偏差,您別跟她們年輕人太計較,呵呵。”
李阿姨拿手絹擦了擦眼淚說道:“小趙啊,你說阿姨當初把他們兄妹送到美國讀書,到底是對是錯啊?”
我也不知道該咋評價人家家事,說她做的對?瞅瞅都把孩子培養成啥樣了?說她做的不對?在那個時代,她當年為了送孩子出國費了多大力氣,我覺得我都想象不出來。
於是我索性打著哈哈說:“哎,當爹媽的肯定都是為了兒女好啊。”
李阿姨嘆了口氣說:“是啊,當家長的,哪個不是盼著孩子好啊,小趙,你父母對你肯定也很好吧?”
我“呵呵”兩聲,不置可否。
大概是太久沒跟人說說話,也可能是她女兒的忽然造訪觸動了她的心事,李阿姨不等我問,就主動自覺的給我講起了她家的故事…
和大多數她那個年代的人不太一樣,李阿姨祖上就很有錢,要不是趕上建國後的一連串針對她們這類人的浩劫,她怎麼說也算的上是個正統的‘老牌貴族’。
只是時代原因,後來她家的財富幾乎都沒有了,不過有些東西是搶不走的,比如學識,眼界,能力,觀念等等。
後來李阿姨嫁給了其時算是門當戶對的丈夫,隨著時代浪潮過著和那時大多數人一樣的生活。
再後來有了兒子,再後來有了女兒,再後來趕上了‘扔下鐵飯碗,下海賺大錢’的時代,李阿姨的丈夫毫不猶豫的響應號召,開始施展自己的才華。
原本就有的人脈,加上自身的天份和努力,漸漸的一家人過的越來越富裕,越來越幸福。
於是在合適的時機,兩口子一起順應新一輪潮流,先後把一雙兒女都送到了美國。
上學,工作,換國籍,定居。
倆孩子確實繼承了父母的頭腦,都很聰明,只是外國文化的長期薰陶,讓他們的思想也漸漸發生了變化。
再後來,李阿姨的丈夫因為長期勞累,終於一病不起。
因為對李阿姨很瞭解,老爺子臨終前很有先見之明的把名下的產業全賣了。
李阿姨很聰慧,也讀過書,但是要說到具體經商卻確實沒經驗,她丈夫索性直接把自己的產業折換成現金和幾套房子,足夠李阿姨安度晚年便是。
後來他丈夫走了,李阿姨就一直一個人生活,知道兒女都在美國過得挺好,李阿姨倒也落得安心又清閒。
說到這兒李阿姨大概是覺得自己終於講完了,便起身自顧自上廁所去了。
她是上廁所去了,我特麼也快嚇尿了。
這不對啊!她丈夫不是還活著嗎?不是在裡屋待著呢嗎?中秋的時候不是還給我送過月餅嗎?
李阿姨從衛生間出來後繼續一邊擦眼淚一邊說道:“唉,小趙啊,你別怪你小蕊姐說話不中聽,她就是在國外呆的時間太久了,環境不一樣,這人的想法看法啊,自然也就不一樣了,你別介意啊…”
我搖搖頭說:“您閨女的事兒我真沒介意,李阿姨,這就是您…您和我叔,您丈夫的全部故事嗎?”
李阿應了一聲說道:“嗯,是啊,這就是我搬到這小區之前的全部故事了,小趙要是願意聽啊,阿姨改天再給你講一遍。”
我一臉懵圈的問:“不是,那李阿姨…您不是之前一直說…說叔叔就在裡屋嗎?叔叔怎麼又不在世了?”
李阿姨愣了一下反問道:“啊?你不知道嗎?”
我都快瘋了,你家的事我知道什麼啊?
接著李阿姨恍然大悟的說道:“哦,對了,唉,都怪我,老了,老糊塗了。光覺得自己孩子是在國外才不清楚這些事的,都忘了,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都不在意這些事,也難怪小趙你會住進這小區來呢…那小趙,要不,你見見你叔叔?”
我一臉懵圈+2,怎麼見?李阿姨不會是想弄死我讓我跟她老公九泉之下來個會面吧?
李阿姨卻沒容我多想,直接起身說道:“那你過來吧,唉…”
我擦,我沒答應你要去見啊!
眼看李阿姨已經朝裡屋走去,我雖然不太情願,卻不得不跟在她身後一起朝裡走。
直到走到門口,李阿姨邊開門邊說:“老頭子,咱們鄰居小趙,來看你了…”
隨著門被推開,一股更濃的燃香氣味頓時傳了出來,我跟著往房間裡看了一眼直接就傻了,這特麼是臥室還是靈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