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呂瀟然忙著跟楊青討論第二天的拍攝情況,沒怎麼在意。
“怎麼樣?那部劇?”
“很火…用你的話來說,就叫爆款!”
“…是嘛?”
“…我經紀人都問起你了,你說呢?”
呂瀟然點了點頭,他不是很想聊這個話題,反倒說道:“你先休息下,晚上我幫你約了孫紅磊!”
“孫紅磊?”
“對,你的對手戲演員,你得儘快跟他交流!”
演員麼,到底是要交流的。
不交流,就沒有情感基礎,沒有情感基礎,演出來的東西就不牢靠。
你讓倆陌生人,一上來就拍吻戲,還要你儂我儂的,即便某些演員可以做到,但那純屬技術層面,打動不了觀眾。
電影跟電視劇不一樣,電視劇沒有那麼多特寫,《邊境風雲》,小安是斯德哥爾摩症的資深患者,她依賴著孫紅磊…
“他脾氣怎麼樣?”
“…不知道,反正對演戲很認真,你就跟他多討論討論表演方面的事情就行了…”
……
是的,《奮鬥》火了!
雖然只在北京和上海兩地的地方衛視開播,輻射範圍有限,但這部劇一播出,便引起了巨大反響。
顏值奇高的卡司,逗比新鮮的臺詞,以及對吊絲心態的準確打擊,很快造成了一波群體性偽高潮。
用媒體的話講:“令無數年輕人產生了共鳴。”
先說一句:這是一部極成功的劇。
普通觀眾看電視劇,看不出節奏如何鏡頭如何劇本如何,判斷“好看”與否的標準,往往是能否產生共鳴。
這種共鳴也許是相似的心緒,也許是嚮往的人生,也許是熟悉的風格或真實有趣的細節。
《奮鬥》當然不算優秀,三觀不正的帽子是摘不掉的!
成功不完全等價於優秀,但總是有點什麼打動了觀眾才能成功。
《奮鬥》火,不是因為大家都三觀不正,而是因為情緒真實+細節可感+段子有趣+人設出彩。
向南和楊曉芸結婚的時候,那種兩個小團體邊緣人想搞大新聞的激動;
夏琳深夜去見陸濤的時候,那種明知道不應該但是完全按捺不住的衝動;
小靈仙兒被陸濤帶著玩,那種掩蓋不住的被新奇人吸引的少女心;
露露不吭聲把弟弟接來的時候華子那種拼命壓抑的煩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