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點,呂瀟然晃晃悠悠出現在北電校園…
離開校園快兩年了,沒什麼變化,唯一改編的大概就是心境。
北電比起中戲,高大上很多,中戲那校門,跟個地主大院似的!
他不著急,走得很慢,此時,校園裡人來人往,頗為吵雜,應該是剛下早課,吃飯的忙著去食堂,扯蛋的扯蛋,還有門口那一溜私車…
可惜沒人在車蓋上放什麼冰紅茶…
藝校生,顏值真高啊!
保準荷爾蒙沸騰,壽命都拉長兩年——難怪他們說,夏天最好的去處就是十字街頭,蹲在地上,看大腿,百花深處百花現!
這才離開學校兩年,就覺著後悔了,這麼多年輕的血液,為什麼當初不多嘗試一兩個…
一門心思就知道排話劇…
悔之晚矣,現在你再想跟年輕的學妹們勾搭,那就叫傳道授液,以前,那是正常的體液交流,性質就不一樣了!
他很有興趣盯著路過的姑娘,不過人家可沒啥興趣,直白點吧,呂瀟然穿牛仔褲、黑色的外套,怎麼看都不像有錢人…
姑娘們很高傲,一個個挺胸抬頭,壓根沒看呂瀟然的臉,直接略過,秀著獨屬於未來影后的優越感。
也難怪,呂瀟然確實沒啥知名度…
呂瀟然看了半天,沒找到自己熟悉的面孔——他本來想著能不能偶遇楊蜜或者柳天仙,來一場意外的邂逅啥的…
呃,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中戲出演員,北電出明星’,這句話的由來應該是周傳基先生。
這位先生是幹什麼的,大家自行度娘,只說一個,他是張一謀、陳愷哥的老師!
兩千年左右,他給當時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先生寫了三封信,怒斥北電的電影教育與資本同流合汙,只想培養明星。
北電與中戲,一開始中戲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原因,確實比北電好點——中西式教育部直屬表演類院校!
上個世紀,中戲在國內戲劇院校裡TOP1的地位是沒有任何爭議的,姜聞、陳導明、鞏利這三個人就已經是難以逾越的高峰!
北電是之後慢慢追了上來的。
中戲和北電初衷一開始就是不同的。
中戲在教學上更注重於演員的基本功,主要是為了向國內話劇業輸送人才,所以中戲非常重視演員的聲臺形表,而北電偏愛影視化。
這麼說吧,北電最開始就是向京圈輸送人才的——否則,它的標籤也不會是北京電影學院…
影視圈的大浪淘沙,除了一定的機緣和少部分天賦型演員年少成名外,還有極大多數演員或是籍籍無名淡出圈外,或是厚積薄發大器晚成。
其實,到了最頂級的層面,兩者差不了多少…
那你說王志聞、蔣雯力、黃博他們三的演技是不是最頂級?
按照哈士奇的說法,10年之後,隨著資本的進駐,所謂的明星、演員分界線越來越模糊…
都想紅,沒幾個甘心坐冷板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