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皇帝一聲令下,侯慶等大太監立刻進入無為殿內,就要把太上皇抬走。
“慢!”太上皇用盡力氣高呼。
與此同時,鷹揚將軍和幾千名上清宮護衛軍隊猛地站起。
太上皇聲音儘管高亢,但是卻虛弱無比,而且脖子以下完全無法動彈。
皇帝心中冷笑:父皇啊,活得這麼辛苦做什麼啊?這麼大的年紀了,也應該看開了啊。
太上皇又變得溫和下來,然後目光望向了外面的很多大臣。
大概來了幾十個人,絕大部分大臣都沒有來。
大周朝廷雖然忠臣,直臣不多,但也不是沒有,否則也不會因為敖玉之事撞死在上清宮大門前。
這些直臣能夠為這件事而撞死,那麼也就無法眼睜睜看著皇帝逼迫太上皇吧。
大周帝國畢竟是以孝治國。
“陛下,外面來了一群致仕的老臣,還有上百名官員來到了上清宮門外。”忽然南宮錯飛奔過來,在皇帝耳邊低聲道。
皇帝寒聲道:“他們來做什麼?”
南宮錯道:“就跪在外面,不敢說話。但意思是勸誡陛下,善待太上皇。”
皇帝面孔微微一變,儘管看得很緊,但這些人還是跑來了。
他這一次來逼宮太上皇,就只帶著幾十名已經完全表態的朝廷大員,那些可能會同情太上皇的大員,他一個都沒有帶來。
畢竟太上皇執政了五十年,擁有無以倫比的底蘊,很多大臣都對太上皇有強烈的感情。
當然了,萬允皇帝登基八年來,能夠換的大臣都已經換掉了,剩下的都是不太好換的,或者是已經向他效忠的。
但就算如此,朝內還是有很多臣子懷念太上皇的。
當然了,人都是現實的,能夠做到朝中大臣的都是人精。
不管這群人內心如何看待太上皇的功業,但他畢竟與世隔絕了八年多,而且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而皇帝正春秋鼎盛,所以這些臣子還是知道該如何選擇站隊的。
況且萬允皇帝登基之後,為了收買人心,把敖心從南境大都護的位置上調走了,滿朝的權貴都食到了南境巨大的利益,以至於逼反了土人。
所以你們這些大臣總該念朕的好處吧,真把南境這塊肉放出來了,讓你們吃了一個飽啊。
“陛下啊,不要苛待太上皇啊。”
“陛下啊,我大周以孝治國,千萬不要做出讓天下痛心之事啊。”
忽然,外面響起了一陣陣高呼。
聽到這個聲音就知道是誰了,曾經的太子太傅,做過御史中丞,也做過禮部尚書的左光地。
這也曾經是皇帝最最頭痛的人,此人做了二十年的老師,最喜歡就是教訓學生。
所以萬允皇帝登基後,立刻用很高的待遇,讓這位老師回家榮養了。
他今年也快八十了,還真能活啊,沒有想到還真的跑來了。
不僅僅是這位左光地跑來了,還有幾十名天衍朝的致仕老臣也都跑來了。
還有幾十上百名萬允朝的官員也跑來了。
這才是正常的,大周帝國養士幾百年了,總不能真的連幾個忠臣都找不到。
當然這些忠臣未必是忠誠於天衍太上皇,他們同樣是效忠萬允皇帝的。
而且太上皇年邁體衰,大概命不久矣,所以他們也會選擇萬允皇帝。
大周也講究以孝治國,他們當然不願意見到皇帝做出違背天倫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