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啊,你說我這份密約喪權辱國,那您當年對西涼王國,又何嘗不是喪權辱國呢?又是和親,又是歲供,不也是恥辱無比,毫無體面嗎?
這個問題,太上皇是不能回答的,不管怎麼回答都是錯,因為這確實算是歷史汙點。
雲中鶴高聲道:“太上皇當時是為了臥薪嚐膽,為了大周帝國的將來,而做出的無奈妥協。”
皇帝厲聲道:“那你怎麼就不說,朕也是為了臥薪嚐膽呢?”
雲中鶴道:“但是太上皇確實做到了雪恥,與西涼王國和親歲供了十年之後,我大周帝國立刻變得強盛起來,太上皇又和西涼王國簽訂了體面的和平條約,西涼國王甚至還主動割讓給我們一片領地,作為十年歲供的補償。而且從那之後,太上皇征戰南蠻境,幾乎將我們大周帝國的領土擴張了一半,這是何等千秋偉業之功?所以太上皇當時選擇和親和賠款,完全是忍辱負重,臥薪嚐膽。”
皇帝道:“那你怎麼又判斷,朕不是為了忍辱負重呢?我們大周的主要敵人是誰?是鎮海王?還是北邊的大贏帝國?未來和大贏帝國開戰,是不是要倚重鎮海王史廣的海上艦隊?我團結鎮海王,就是為了對戰大贏帝國,這才是關乎我大周帝國生死存亡,這難道有錯嗎?”
不得不說啊,這位皇帝陛下確實擅長詭辯啊,而且聽上去還很有道理。
雲中鶴大聲道:“皇帝陛下,你和太上皇情形又怎麼能相提並論?”
皇帝道:“如何不能相提並論?”
雲中鶴道:“當時太上皇繼承的是什麼江山?積弱不已,所以才會被西涼王國的鐵騎殺到京城之下。而您繼承的是什麼江山?是太上皇經營好的江山,是大周帝國最最強盛的時刻。只有在積弱的時候才臥薪嚐膽,哪有強盛的時候臥薪嚐膽的?”
雲中鶴這話,也非常誅心了,幾乎是指著皇帝的鼻子嗎,你無能啊,這麼大好的局面,竟然也敗壞到這個地步。
皇帝冷笑道:“沒錯,朕繼承的江山和太上皇不可同日而語。但是朕遇到的敵人和也太上皇不可同日而語!”
皇帝詭辯之術,真是牛叉了。
而且這話皇帝沒有說完,你太上皇遇到的敵人是誰啊?
西涼王國被你和親歲供之後,自己選擇退兵了,從來都沒有和大周帝國真正決戰過,所以您太上皇也不算是真正贏了西涼王國。
而太上皇征戰南蠻,面對的敵人都是什麼啊?都是一些土人,都是一盤散沙的蠻族而已。雖然號稱擴張了一半國土,但遇到的敵人都是一些垃圾而已。
而我萬允皇帝遇到的敵人是誰?強大的大贏帝國啊,如日中天的大贏帝國。
如今加上又遇到浪州大海嘯,浪州大洪水,捫心自問,大周帝國落入眼前的境地,怪得了我這個皇帝嗎?
而且軍方高層被勳貴壟斷,新生力量無法出頭。官場貪腐橫行,風氣敗壞,不都是你太上皇縱容下來的嗎?難道也是我這個皇帝的過錯嗎?
不得不說,這位皇帝的思維真是敏捷厲害。
整個過程中,文武百官都跪在地上一動不動,半句話都不敢插嘴。
這是二皇決戰啊,你敢插嘴,少有不深,就是粉身碎骨,全族皆滅的下場。
敖玉是因為已經徹底賭上了全家的性命了,不得已而為之,但是在場的大臣們可不敢那麼早站隊,還是等到兩位皇帝分出勝負再說吧。
儘管萬允皇帝今日算是顏面大失了,但他畢竟是皇帝,畢竟春秋鼎盛。
太上皇畢竟老了,命不久矣,而且已經癱瘓了。
雲中鶴道:“陛下,您說割讓三郡給鎮海王史卞,一是為了拯救浪州的百萬災民,而是為了團結鎮海王,對抗北邊強敵大贏帝國,是為了我大周帝國的生死存亡。這話聽上去很有道理,但是您怎麼知道,您這個舉動不是割肉補瘡,不是抱薪救火?非但不能團結鎮海王,反而會激起他的貪慾,會讓他得寸進尺?繼續訛詐我大周帝國呢?您又如何知道,他不會和大贏帝國勾結在一起,南北夾擊我們大周帝國呢?”
而就在此時,彷彿是為了配合敖玉的話一般。皇宮之外傳來了一陣高呼之聲。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鎮海王史卞的艦隊偷襲江州,史氏家族的軍隊登陸江州郡圖門縣,屠殺官僚士紳,屠殺鹽運司衙門,屠殺市舶司衙門,死傷過萬。”這個黑冰臺的信使狂奔而入,跪在地上高呼道。
這話一出,滿朝文武徹底震驚了,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鎮海王史卞這是瘋了嗎?這麼迫不及待造反嗎?你就算是要逼迫皇帝,也不需要用這麼激烈的手段啊。
而皇帝身體也猛地一陣搖晃,也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裡面有陰謀,有天大的陰謀,史卞絕對不可能這麼瘋狂。
這完全給皇帝致命一擊啊,他剛剛才說要團結鎮海王史卞,結果當場就打臉,史卞現在就已經要謀反了。
皇帝不信,接過了密奏,發現這不僅僅是黑冰臺提督,還有滄浪行省總督的密奏。
不管這裡面有什麼陰謀,但這件事情已經板上釘釘了,至少現在洗刷不掉鎮海王史卞謀反的事實了。
雲中鶴大吼道:“看到了嗎?聽到了嗎?這就是鎮海王史卞,這就是狼子野心。想要和這種人談團結,完全是與虎謀皮,完全是割肉喂狼,有用嗎?!”
“皇帝陛下,您向鎮海王史卞妥協有用嗎?你答應割讓給史卞三郡,又得到了什麼?得到了什麼?”雲中鶴厲聲道:“大周有罪人,所以才降下天譴,朝廷諸公,你們都看明白了嗎?看出明白了嗎?”
文武大臣渾身一陣顫抖,猛地一激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