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雲中鶴,才是真真的絕佳長相了,而且隱隱已經透著一股淡定的貴氣。
………………………………………………
太后來到皇帝面前,目光變得複雜起來。
她曾經是一個純真美好的女子,一點都不想成為皇后,只想要成為一個妻子。
她也是這樣做的,哪怕成婚十幾二十年後,她也依舊天真美好。
但凡非常恩愛的夫妻都有一個特點,眼中只有愛人,孩子是愛情的結晶,所以排在第二。
對於永啟皇帝,太后也感慨萬千。
因為他是長子,先帝為了防止兒子之間爭位,兄弟鬩牆,所以在永啟只有五歲的時候,就立他為太子了。
先帝管教兒子嚴肅,卻不嚴苛,他對任何人都是仁慈的,對兒子也同樣如此。
所以永啟皇帝和絕大多數太子不一樣,他是在充滿慈愛的環境下長大的,不像其他太子,沒有受過什麼權勢摧殘。
這樣的永啟皇帝有優點,那就是非常自信,充滿了優越感。但也有缺點,那就是非常自我任性,長期以來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父母還在的時候,當然還能管得住他。
等到先帝駕崩,永啟皇帝繼位之後,沒有人管他,就有些放飛自我了,繼位之後可做了不少荒唐事,也談不上是明君。
當時三大帝國的皇帝,大贏皇帝勵精圖治,是個英明之君。天衍皇帝也很牛逼,創造了天衍中興的奇蹟,唯獨這個大夏的永啟皇帝,說英明不英明,說昏庸不昏庸。
總之三大帝國皇帝,永啟皇帝的名聲最差。
永啟皇帝從小感受到父母的慈愛,所以一直努力效仿先帝,嫡長子剛剛生出來不久,就立為了太子。
而這個天恩太子沒有讓人失望,從小就表現出了非常優秀的品質。
文武全才,嚴肅,寬仁,英明,勤政。
永啟皇帝是一個貪玩的人,也不是很負責任,有些惰政。所以太子成年之後,自己經常跑出去玩,讓太子監國。
而太子也把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條,大夏帝國依舊強盛無比。
一開始這還沒有什麼,但是久而久之,外面的傳言越來越廣。
說什麼皇帝昏庸貪玩,太子英明,皇帝還不如早早退位,讓太子登基稱帝吧。
說什麼皇帝佔著茅坑不拉屎什麼的,說大夏帝國幸虧有太子,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又說先帝英明無雙,太子也英明神武,所以永啟皇帝就是一個送貨的。
偏偏皇帝荒廢政事久了,太子監國成為日常,所以朝政文武百官有什麼政事,也都去問太子。
永啟皇帝從小到大都是世界的中心,此時當然不爽了,於是漸漸地從天恩太子手中奪回了權力。
天恩太子沒有反抗,交出了手中的權力。
之後又有人獻上讒言,說天恩太子名望如此之高,恐對陛下不利。
而且太子長期監國,自己有班底,有軍隊,朝中也有很多大臣支援,必須想辦法把太子支開。
有一個什麼理由,能夠把太子長期趕出皇宮呢?
最好在外面呆上好幾年,讓大家漸漸忘記這個人。
於是有人提出了主意,聖廟是我東方世界的文明起源。大炎皇族太祖就是從聖廟出來之後,再建立了大炎皇朝。
大夏是天朝上國,繼承了大炎皇朝的血脈和遺志。
如今大夏帝國立國千年,儘管中途差點亡國,但光祖皇帝力挽狂瀾,重建了大夏。
所以,讓太子去祭祀聖廟,豈不是一舉兩得。
一來表示我大夏帝國才是東方文明的正統,二來也算是對太子進行一種放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