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周皇帝緩緩合起了大贏帝國的詔書,也緩緩閉上了自己的眼睛。
這一天終於來了。
儘管他已經做好了準備,但這一天真正到來的時候,他還是感覺到了恥辱和憤怒。
他可以引導輿論,欺瞞民眾,說自己打贏了。
但是他不能欺騙自己,輸就是輸了。
折損了幾十萬大軍,丟掉了無主之地,傷筋動骨。
怪誰呢?
周離?燕蹁躚?又或者是怒浪侯敖心?
這三個人都是人傑,都無比的出色。
對於戰場上發生的一切,沒有誰比萬允皇帝更加清楚了,他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
差一點點,南周帝國就大獲全勝了。
差一點點,南周帝國就佔領整個無主之地,甚至能夠打下大贏帝國的西南行省了。
真的就差一點點,他就要得到一場輝煌無比的勝利。
但結果還是敗了。
造化弄人?又或者是怪大贏帝國那個天才密探雲中鶴?
他是皇帝,當然不會糾結已經發生的事情,只能往前看。
這一場大敗,當然是他登基之後的一次挫折,但也是一次巨大的機會。
藉著這一場大敗,給軍中來一次徹底的大換血。
帝國大軍出了什麼問題?作為皇帝他當然知道得清清楚楚。
禁衛軍的折衝校尉莫逢春,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有萬夫不當之勇,而下立下了赫赫戰功,按照他的功勞,早就該成為行省提督了,甚至更高的職位。
結果跌跌撞撞,只是一個折衝校尉,一個四品的雜牌將軍。
僅僅四十幾歲就已經心灰意冷了,沒有了立功之心,也沒有為國征戰之心。
問題在哪裡?
當然是勳貴集團的腐化墮落。
勳貴集團把持了帝國大軍的高層所有職位,壟斷了所有的上升通道。
儘管有武科舉,湧現出來了許多人才,將才,但是這群人有天花板的,最高升到四品就再也上不去了。
莫逢春活得窩囊,但是他已經是武進士中混得好的了,大把的武進士現在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千戶,連雜牌將軍都做不上。
而且萬允皇帝心中還有一個無法說出口的原因,這些把持軍隊的勳貴集團,心中最敬重,最效忠的依舊是太上皇,這讓他內心很沒有安全感啊。
他這個皇權一定是要自己握在手中,而不是別人的恩賜。
所以萬允皇帝,急需給軍中大換血,讓忠誠於自己的大批將軍掌握軍隊。
原本打算利用這一場大勝衝開改革的阻礙,但現在敗了。
當然,敗了也是一個好機會,也能夠利用這一場敗績來推動改革的。
當然了,勳貴集團不是沒有出色的將領。
周需公爵,就是最出色的一員大帥,死在了裂風城戰場。
敖心,軍方的無敵猛將,一百多萬南蠻疆域,有大半都是敖心打下來的。
所以不管敖心是不是願意,他都成為了勳貴集團的旗幟。
別人一說起,便說誰說我們勳貴集團不行了,敖心不是無敵統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