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名字發重複了,不是章節內容重複了。因為釋出後名字不能修改。)
李和也不知道自由是什麼,他只知道如果能夠自由,他又可以將真正的盛世推上一個臺階,一個教育改革之後,每個人都讀得懂書後所期盼的人世間。
李和開始在朝廷擴張自己的勢力,自然與崔玄發生了許多的爭執和矛盾。
先是六部的席位,李和需要安排能夠對自己效忠的人和心腹。
比如李武兩家和一些深受帝王信任,能與他共讀一起長大的那些同窗。
崔玄也有這樣的部下和同窗,需要找地方安放。
二人的鬥爭先在戶部展開,辦事都需要錢和人嘛。
戶部主管錢糧財政人力,他們想要擴張勢力第一步就是拿到更多的錢。
至於選拔人才,有科舉,科舉之後,這些士子想要晉升總得投靠一反勢力的。
除非兩邊都得罪沒出路,必然是會選個主人的。
李和的優勢在選人上,崔玄的優勢在熟悉政務,能夠更快更好的拿到錢上面,怎麼運營全靠各自的本事呢。
崔玄當然知道公主的用意,他不過是用來培養新主的工具,可是,就算如此,又有誰能拒絕其中的誘惑。
崔玄從小的志向就是用自己的想法來治理國家,改變整個天下的格局。
就算後來遇到了沈三問,遇到了公主,改變了不少想法,但是說完善了他之前思路上的不足更好些,他從未放棄親手,用自己的雙手和思路,去創造一方盛世,留下自己的傳奇,哪怕有不足,他也能聽各方意見慢慢完善。
所以,他與公主的政見以後不可能相合,他也不會再退讓。
以前的調和是為了達到二人的共同目標,如今目標達到了,他也需要享受成果。
他願意與新的太子爭,但是不願意退步。
介於與沈三問夫婦合作天長日久,就算他失敗了,結局至少不會太差,但是過程卻能讓人不後悔,每一步決定真正的開心。
戶部還有武家的勢力,李和倒是受到一些限制,太上皇雖然去了帝號,影響力還在,至少對新皇帝的影響力是在的。
李和最奏效的手段應該是聯合。
崔玄則不一樣,一朝天子一朝臣,本來各部就應該有變化,怎麼安插人只要陛下首肯就行,可是新安排的人政見是與誰相合,誰能預料?
朝堂之上,崔玄的影響力要高一些。
當然,女帝對朝堂的掌控也並不全部依賴於崔玄,她的發言權又更大一些。
李和因為維持舊制,與渴望掌權的新一派擁護女帝的官吏爆發衝突。
女帝最終採納崔玄的建議,對戶部進行換血。
同時,她冊封李和為太子,給了他太子的封邑,讓他在與人鬥爭中不至於被經濟勢力限制了手腳。
第一次下早朝的李和這才意識到朝堂的風雲遠遠不是老師課堂上所教的那麼簡單,需要掌控無數張有用的口才能勝利。
李和一方面開始在各部招攬人才,另一方面撤除崔玄在府裡的舊故,換上自己的人。
女帝帶入皇宮的人,自然大多數是伴隨自己長大的心腹。